[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4726.9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7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牟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及其 显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防止显示屏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显示的画面出现黑框现象。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可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信息采集单元采集观看者的图像;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判定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前,观看者的视线集中区;待显示判定单元判定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的待显示画面;中央处理单元对待显示画面处理,处理后的待显示画面可布满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的整个显示面。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画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是一种用于显示文字、数字、符号、图片,或者由文字、数字、符号和图片中至少两种组合形成的图像等画面的装置,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性。
目前,显示装置通常包括用于显示画面的显示屏,显示屏通常可以为矩形,例如用于显示图片的画框,显示装置中显示屏可以呈横屏状态(显示屏横放,当观看者看向显示屏的中间区域时,显示屏的长边与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连线平行),或者,显示屏也可以呈竖屏状态(显示屏竖放,当观看者看向显示屏的中间区域时,显示屏的短边与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连线平行),且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可以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然而,当显示屏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显示屏显示的画面通常会出现黑框现象,例如,当显示屏由横屏状态切换至竖屏状态后,显示屏呈竖屏状态后所显示的画面的上下两侧会出现黑色区域,或者,当显示屏由竖屏状态切换至横屏状态后,显示屏呈横屏状态后所显示的画面的左右两侧会出现黑色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防止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显示屏显示的画面出现黑框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画面,所述显示屏可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
信息采集单元,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观看者的图像;
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与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连接,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用于根据观看者的图像,判定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前,观看者观看所述显示屏所显示的画面时的视线集中区;
待显示判定单元,所述待显示判定单元与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连接,所述待显示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所判定的观看者的视线集中区,判定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的待显示画面;
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待显示判定单元和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待显示画面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所述待显示画面可布满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后的整个显示面。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前,所述显示屏处于横屏状态时,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根据观看者的图像,计算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分别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并判定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前,观看者观看所述显示屏所显示的画面时的视线集中区;
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前,所述显示屏处于竖屏状态时,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根据观看者的图像,计算观看者的额头和下巴分别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并判定所述显示屏在横屏状态与竖屏状态之间切换前,观看者观看所述显示屏所显示的画面时的视线集中区。
优选地,所述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包括第一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和第二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所述第一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和所述第二视线集中区判定单元分别与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连接,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4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