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收缩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7055.1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门市彼维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23/06;C08L23/16;C08L91/00;C08L3/02;C08K13/02;C08K5/098;C08K3/36;C08K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收缩膜 聚乙烯 改性环氧树脂 三元乙丙橡胶 高岭土 植物油 石蜡 安全环保 丙烯酸酯 二氧化硅 技术效果 收缩性能 异氰酸酯 硬脂酸锌 原料组成 己二酸 可回收 润滑剂 增韧剂 增塑剂 重量份 拉伸 红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收缩膜。该热收缩膜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环氧树脂52‑68份、聚乙烯15‑22份、硬脂酸锌5‑17份、植物油3‑8份、石蜡1‑3份、己二酸9‑14份、异氰酸酯4‑9份、二氧化硅2‑7份、丙烯酸酯3‑5份、润滑剂2‑4份、增塑剂1‑6份、增韧剂1‑2份、三元乙丙橡胶8‑13份、高岭土5‑11份、红薯10‑15份。本发明提供的热收缩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收缩性能,材料可回收利用,安全环保,具有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领域,涉及,具体涉及一种热收缩膜。
背景技术
收缩薄膜具有较高的耐穿刺性,良好的收缩性和一定的收缩应力。主要用于各种产品的销售和运输过程,用来稳固、遮盖和保护产品。收缩包装不仅外观漂亮了,而且也起到防潮,防尘,防松散,防盗,集合的作用。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 PVC 分子量一般在 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收缩膜。
本发明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收缩膜,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环氧树脂52-68份、聚乙烯15-22份、硬脂酸锌5-17份、植物油3-8份、石蜡1-3份、己二酸9-14份、异氰酸酯4-9份、二氧化硅2-7份、丙烯酸酯3-5份、润滑剂2-4份、增塑剂1-6份、增韧剂1-2份、三元乙丙橡胶8-13份、高岭土5-11份、红薯10-15份。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热收缩膜,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环氧树脂60份、聚乙烯18份、硬脂酸锌11份、植物油5份、石蜡2份、己二酸11份、异氰酸酯6份、二氧化硅4份、丙烯酸酯4份、润滑剂3份、增塑剂3份、增韧剂1.5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高岭土8份、红薯12份。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热收缩膜,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环氧树脂52份、聚乙烯15份、硬脂酸锌5份、植物油3份、石蜡1份、己二酸9份、异氰酸酯4份、二氧化硅2份、丙烯酸酯3份、润滑剂2份、增塑剂1份、增韧剂1份、三元乙丙橡胶8份、高岭土5份、红薯10份。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热收缩膜,通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环氧树脂68份、聚乙烯22份、硬脂酸锌17份、植物油8份、石蜡3份、己二酸14份、异氰酸酯9份、二氧化硅7份、丙烯酸酯5份、润滑剂4份、增塑剂6份、增韧剂2份、三元乙丙橡胶13份、高岭土11份、红薯15份。
本发明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热收缩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收缩性能,材料可回收利用,安全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门市彼维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海门市彼维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7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