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9613.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5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匡芬;汪旭;潘宇雄;陈旭鸿;杜绍华;尹超;王磊;易君谓;刘海洋;邓洲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胡君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盒测试 测试样本 性能参数数据 电子类产品 测试波形 评估目标 退化参数 性能评估 测试项目 产品性能 产品样本 获取模块 获取目标 评估模块 全面评估 预先确定 运行阶段 运行状态 评估 | ||
1.一种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S1.测试样本获取:获取目标产品处于不同运行阶段的多个产品样本作为测试样本;
S2.硬件白盒测试:分别对各所述测试样本按照预先确定的测试项目执行硬件白盒测试,得到多个测试波形及性能参数数据;
S3.产品性能评估:根据得到的各测试波形、性能参数数据评估目标产品的运行状态,以及根据各性能参数数据识别各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并由识别出的退化参数评估目标产品的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样本具体包括未投入运行的新品以及对应于每个运行阶段的现场运行产品,其中每个运行阶段均对应两个以上的现场运行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测试项目的确定步骤为:确定所有可输出量化测试参数的测试项目后,对确定的所述测试项目根据输出参数是否可能为退化参数,确定得到最终所需执行的测试项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评估目标产品的运行状态具体包括:由各测试波形的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运行异常状态,以及将各性能参数数据与产品的标准性能参数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或超差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识别各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的具体步骤为:
S31.将各性能参数数据分别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构成对应各性能参数的参数序列;
S32.判断各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根据平稳性判定结果识别对应的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识别对应的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具体包括:若判定到目标参数序列为平稳,则识别对应的性能参数为非退化参数;若判定到目标参数序列为非平稳,则识别对应的性能参数为退化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2中,判断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时,若能够获取到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参数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根据获取的所述平稳性参数特征、变化趋势,采用第一平稳判定方法判定对应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否则采用第二平稳判定方法判定对应所述参数序列的平稳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稳性参数特征具体包括均值、方差、协方差中一种或多种参数的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稳判定方法具体包括:若所述参数序列具有在不同的时间段时均值或方差不同的平稳性参数特征,且均值或方差呈现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则判定所述参数序列为非平稳。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稳判定方法为统计检验方法;所述统计检验方法具体为基于单位根检验的统计检验方法。
11.一种基于硬件白盒测试的电子类产品性能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样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产品处于不同运行阶段的多个产品样本作为测试样本;
硬件白盒测试模块,用于分别对各所述测试样本按照预先确定的测试项目执行硬件白盒测试,得到多个测试波形及性能参数数据;
产品性能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各测试波形、性能参数数据评估目标产品的运行状态,以及根据各性能参数数据识别各性能参数是否为退化参数,并由识别出的退化参数评估目标产品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96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