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0375.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1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力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7/02;A01G24/22;A01G24/12;C05G3/00;A01N65/38;A01P7/04;A01P1/00;A01P3/00;A61K36/889;A61P3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17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田地 协调和控制 水稻 绿色食品 水稻种植 水体处理 种养殖 使用率 激素 增产 化肥 农药 养殖 污染 种植 保证 安全 | ||
1.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田地选择:选取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地进行种养殖,将四周用防护网隔离起来,田地为长方形,田地的四周有四块倾斜的平地,供鳖休息,田地挖取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均安装有防护网;
(2)田地处理:在选取的田地上往下降低床位40~50cm,将处理过的种养土填入田地内,自然放置3~5d,将田地按“回”子形挖取,中间用于种植水稻,从中间开始依次往外挖沟,沟内养殖鳖,每排沟之间的距离为80~120cm,内沟与外沟之间在四个角落留有四个出口,方便鳖在每条沟之间行动,中间的平地和四周的沟具有8~12cm的高度差,将水灌入田地中,水稻种植地的水深为3~8cm,具体根据水稻各生长期而定,沟内的水深为30~40cm;
(3)水体处理:包括对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水体的营养处理两个步骤;
(4)水稻种植:选取品质优良的水稻秧苗,在每年的五月初,按行距30~40cm×株距30~40cm的密度将秧苗种植在田地的中间,按80~18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叶面专用肥,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稻喷淋病虫害防治液;
(5)鳖养殖:选取活动能力强、经检疫检验合格的鳖幼苗放入到田地中,按120~200kg/亩的量在倾斜的平地上定点对鳖进行喂食,按50~130kg/亩的量对水池中施用药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的平地,按株距20~30×行距30~40的密度种植了紫苏和/或红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活水进行种养殖,水体含氧量为2.8~3.2mg/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过的种养土,是将河泥、大田土和氮磷钾复合肥按60~70%:20~30%:8~12%的重量百分比混合,余量为食用菌菌渣,所述的河泥,是将河底淤泥取出,自然晒干3~5d,再撒入河泥质量的20~30%的石灰,自然放置3~5d,所述的大田土,是将草木灰水浸液和双氧水按1:0.2~0.3的质量比混合,按田地中的土的质量的20~30%的量喷淋在田地中的土上,自然放置5~7d,即可,所述的氮磷钾,其氮磷钾的质量比为1:0.4~0.5:0.8~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前的水体的消毒处理,养殖池的水体来源于河水,向水体中通入臭氧,通入量为水体质量的10~20%,静置2~3d,再将水体和消毒剂按2:0.3~0.4的质量比混合,放置2~3d后,过滤即可;
所述的消毒剂,是将雷丸、豨莶、通草按1:0.8~1.2:0.3~0.8的质量比混合,加水煎煮60~80min,过滤,加入滤液质量的2~3倍量的乙醇,浸提1~2h,回收80%的乙醇,将残余液与、乙蒜素、洋葱汁按1:0.05~0.08:0.1~0.2的质量比混匀制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体的营养处理,在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体中加入水体质量的20~30%的营养剂;
所述的营养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尿素10~20、过磷酸钙5~8、硫酸钾8~12、硒酸钠0.2~0.4、硫酸锌0.3~0.5、硫酸镁0.3~0.5、钼酸铵0.1~0.2、硼酸0.2~0.3、磷石膏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鳖共生的新型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面专用肥,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成:尿素30~40、磷酸二氢铵15~25、硝酸钾10~30、乙二醇8~12、三聚磷酸钠3~5、硒酸钠1~2、酒石酸钾钠12~18、草木灰水浸液20~30、粪便水浸液10~15、硫酸锌1~2、硫酸镁1~3、硫酸锰0.8~1.2、硼酸1~2、钼酸铵1.2~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未经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03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稻的种植技术
- 下一篇:一种构树种苗繁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