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0474.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4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斌;甘柱森;章文旻;张开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36;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胡丽莉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虹膜 解锁 方法 装置 以及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这是因为手机携带便捷,使用简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对隐私也越来越重视,科技人员对手机中信息安全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现有技术中,大多使用密码解锁或者指纹进行解锁,在解锁成功时才能对手机进行操作。
但是,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密码解锁和指纹解锁由于具备可复制性,因此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很容易被破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使得可以精确地保证解除终端设备的锁定状态的唯一性要求,并且使用户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可以避免用户财产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包括:发射红外线;至少两个摄像头聚焦,并同时对虹膜拍照,得到平面虹膜图像;对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拍照得到的所述平面虹膜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立体虹膜图像;将生成的所述立体虹膜图像与预存的立体虹膜图像进行匹配,并在匹配成功时,解除终端设备的锁定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红外传感器、处理器以及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发射红外线;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用于聚焦,并同时对虹膜拍照,得到平面虹膜图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电子设备/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基于虹膜的解锁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发射红外线;至少两个摄像头聚焦,并同时对虹膜拍照,得到平面虹膜图像,对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拍照得到的所述平面虹膜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立体虹膜图像,将生成的所述立体虹膜图像与预存的立体虹膜图像进行匹配,并在匹配成功时,解除终端设备的锁定状态,使得可以根据用户的立体虹膜图像实现对终端设备的解锁,从而,可以精确地保证解除终端设备的锁定状态的唯一性要求,并且使用户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可以避免用户财产损失。另外,通过立体虹膜图像实现对终端设备的解锁,可以避免由于现有的密码或平面指纹具备可复制性而导致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的问题。
另外,所述对至少两个摄像头拍照得到的所述平面虹膜图像进行合成,生成立体虹膜图像,具体包括:根据至少两个摄像头扫描得到的所述平面虹膜图像中的像素点的颜色对所述平面虹膜图像进行拼接;根据摄像头的参数,确定所述立体虹膜图像的景深;根据所述景深计算所述各像素点的深度;根据所述拼接后的所述平面虹膜图像以及所述各像素点的深度,合成所述立体虹膜图像。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立体虹膜图像,使得可以直接对双摄像头拍摄的平面虹膜图像进行处理,根据平面虹膜图像构建立体虹膜图像,从而可以降低生成立体虹膜图像的周期,提高生成立体虹膜图像的效率,并且还有助于提高后期构建立体虹膜图像的精度。
另外,所述将生成的所述立体虹膜图像与预存的立体虹膜图像进行匹配时,具体包括:提取所述立体虹膜图像的三维特征;将提取的所述三维特征与预存的立体虹膜图像的三维特征进行匹配。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将生成的立体虹膜图像与预存的立体虹膜图像进行匹配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助于进一步保证本发明的可实现性,并且根据三维特征使生成的立体虹膜图像与预存的立体虹膜图像进行匹配,使得得到的匹配结果更加精确。
另外,所述三维特征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三维轮廓特征、三维纹理特征、三维灰度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0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