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2425.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增禄;张广立;徐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东林润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56 | 分类号: | C01B32/9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包括除碳池(1),除碳池(1)前后两侧板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齿条(2),除碳池(1)的底板上设置有连接左右侧板的挡块(3),其特征在于,除碳池(1)内设置有搅拌设备,除碳池(1)上方设置有收集设备,
收集设备包括设置在除碳池(1)外部的托板(4),托板(4)上方设置有电机(5),电机(5)通过第二滑块(20)与托板(4)上的滑道(23)滑动连接,电机(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除碳池(1)前后侧壁上的齿条(2)啮合的齿轮(6),两齿轮(6)之间的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辊筒(7),辊筒(7)两侧的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垂直于除碳池(1)底板,且上端与电机(5)输出轴铰连接的第二支杆(9),第二支杆(9)朝向除碳池(1)前后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13),第一滑块(13)均设置在除碳池(1)前后侧壁的滑槽(12)内,第二支杆(9)上端右侧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第一支杆(8),第一支杆(8)上设置有碳收集箱(11),碳收集箱(11)的左侧板上沿与辊筒(7)外缘接触,
搅拌设备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杆(9)下端的转轴(18),转轴(18)上设置有外缘与挡块(3)上端面接触的转轮(17),转轮(17)与第二支杆(9)之间的转轴(18)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搅拌杆(10),
除碳池(1)右侧壁外侧设置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与电机(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上设置有多个轴向中心线与挡块(3)垂直的通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3)朝向滑槽(12)侧壁的面上均设置有凹槽(21),第一滑块(13)内还设置有轴向中心线与滑槽(12)平行的槽孔(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碳池(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料管(15),排料管(15)上设置有阀门(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7)的表面材料为疏水亲油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亲油材料是经刻蚀和氟化处理后具有疏水亲油性的金属材料,或者是具有疏水亲油性的聚丙烯、聚氨酯或氟碳树脂高分子材料。
7.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造浆:将待处理的碳化硅微粉与去离子水进行混合造浆,得到浓度为40~50%的浆料,向每吨料浆内加入1~3L的碳捕收剂,然后将该料浆引入到权利要求1所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的除碳池(1)内;
二、搅拌并粘附除碳:通过控制器(22)启动电机(5),因为电机(5)转轴(18)上的齿轮(6)与除碳池(1)前后侧壁上的齿条(2)啮合,控制器(22)启动电机(5)后,辊筒(7)就会在除碳池(1)上方做往复运动,辊筒(7)在除碳池(1)上方运动时,电机(5)的输出轴就会带动第二支杆(9)运动,因为第二支杆(9)下端的转轮(17)与挡块(3)上端面接触,因此第二支杆(9)带动转轴(18)运动时转轴(18)就会转动,同时转轴(18)上的搅拌杆(10)就会对除碳池(1)底部的碳化硅微粉浆料进行搅拌,加快碳化硅微粉内的碳富集到浆料表面,电机(5)带动辊筒(7)转动并从除碳池(1)左侧向除碳池(1)右侧运动时,浆料表面富集的碳粘附在辊筒(7)表面,碳收集箱(11)的左侧板上沿将辊筒(7)表面粘附的碳刮入碳收集箱(11);
三、放料:浆料表面的碳富集层被全部清除后,浆料由排料管(15)放出,完成除碳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加入的碳捕收剂为松油醇、煤油、柴油、二硫代碳酸钠、油酸、酚酸混合脂肪醇、有机硅玻璃憎水剂、异构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东林润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东林润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24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