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震散热变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4236.2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2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大麻杰匠电子产品经营部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33;H01F27/14;H01F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513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大***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散热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具体是一种减震散热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由于变压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电力设备之一,变压器是小型工业加工中必备的电力设备,但是传统的变压器往往结构简单,散热方式也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散热窗进行散热处理,因而难以有效的降低变压器的温度,而随着工业发展,现代工厂对散热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变压器在安装时也避免不了局部的震动,变压器是一种电气元件,在震动中很容易受损,而且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很难保证说变压器一直处于一个良好平缓的环境中,而现有的变压器往往只是加一层减震层,里面都是一些减震垫,其效果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了。
为此,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散热变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散热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散热装置和减震装置,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多个铁芯柱,铁芯柱上方固定连接有上铁轭,铁芯柱下方固定连接有下铁轭,多个铁芯柱通过上铁轭与下铁轭连接;所述铁芯柱外侧设置有线圈组,线圈组包括低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低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从内至外依次套设在铁芯柱上,铁芯柱与低压线圈之间套有吸声板,吸声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变压器本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散热装置之中,变压器本体左下方开有出油口,变压器本体右上方开有进油口,散热装置包括左散热机构与右散热机构,左散热机构与右散热机构分别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两侧,左散热机构包括左换油室、导油管和左散热片,导油管设置在左换油室中,左散热片固定连接在左换油室左外侧,导油管与出油口相连通,左换油室上方开有加油口,左换油室上方嵌接有密封塞,左换油室下方连通有进油管,进油管与循环泵通过螺孔连接,循环泵右侧通过螺孔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右散热机构包括右换油室和右散热片,右散热片固定连接在右换油室右外侧,右换油室下方与出油管相连通,右换油室上方与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散热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在减震装置凹槽中,凹槽底部开有插槽,插槽内焊接有弹簧,弹簧中插有插杆,凹槽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减震垫两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本体与左换油室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换油室与进油管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换油室与出油管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板为铝烧结纤维材质制成的板件。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板的厚度为2.5mm。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的宽度为6.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循环泵工作时,加油口可向左换油室加入散热油,散热油经过进油管进入循环泵,再经过出油管进入右换油室,又从右换油室的进油口进入变压器本体,从变压器本体的出油口进入导油管,随后进入左换油室,左散热机构与右散热机构均设置有散热片,这样的构造使得散热油在散热装置内循环时,不断带有变压器的热量,又不断挥发掉这些热量,使得变压器稳定的处在某种温度而不过高;在减震装置中,底座上的减震垫与凹槽内的弹簧插杆结构可以大大减小使得变压器的震动,使得变压器常常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变压器内部套有吸声板,可以大量的吸收噪声,它也保证低压线圈的散热和绝缘耐压性能;这样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减少了变压器的损耗,延长其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减震散热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震散热变压器中变压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减震散热变压器中变压本体的俯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大麻杰匠电子产品经营部,未经桐乡市大麻杰匠电子产品经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4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