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4543.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幻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339 | 代理人: | 傅俊朝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花 茶圈枝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
背景技术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广西首次发现,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金花茶组的常绿灌木至小乔木,花瓣为蜡质金黄色,是培育黄色新品茶花的唯一可选择的亲本。我国于1984年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其列为一级稀有濒危植物,1992年又被林业部列为国家珍贵树种,199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享有“茶族皇后”的美誉,又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极为重要的可开发种质资源。金花茶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还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从1988年开始,许多专家对金花茶进行了毒理、药理、化学成分分析,抗菌试验,恶性肿瘤试验,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等试验,金花茶的花和叶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经大量试验证明对于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血动脉硬化,调节人体血脂、血糖、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由于金花茶座果率极低,而且人工种植的金花茶花朵基本都被采摘饮用,种子更加难以得到,采用高空压条繁殖,不仅可以扩大金花茶苗木的来源,而且还具有见效快、生长快、提早开花结果、保持母本优良品质等优点,对于金花茶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也有了一些报道,但均是在金花茶的原产地进行的高空压条试验,而并没有关于在除原产地之外的其它地区圈枝繁殖的技术报道。而且报道中所采用的滤纸法及包扎基质等圈枝方法过于繁琐,本文将寻求一个在非原产地的环境下更适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一个在非原产地的环境下更适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
(一)所用药剂
选用吲哚丁酸、萘乙酸和两者的等量混合液作为试验药剂;
(二)方法
进行了长调节剂处理、包扎基质、环剥宽度和压条径粗对金花茶高压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高空压条均环剥深至形成层;用基质和薄膜包扎紧实,使其呈椭圆球状,球长约8cm,径约5cm,包扎的上端薄膜应留2-3cm;
(三)枝条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丰产稳产、树势健壮的母树;要选择健壮、树皮较光滑无损害、无病虫和寄生物附着的枝条;圈枝所用的枝条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已经结过果实并且其性状表现确为优良,具有该品种特征特性的枝条;
(2)枝条年龄2-4年,枝条直径以1.0-2.0厘米;
(3)枝条上树皮无损伤,枝干直,圈枝部位较圆滑;
(4)枝叶健壮,无病虫害,无附生和寄生植物;
(5)分布于树冠外围中上部,向阳的枝条;
(四)圈枝时间:一年之间都可以进行,最适合时间在每年5-6月;
(五)圈枝方法:
(1)环状剥皮;
(2)药剂处理:用毛刷蘸药剂涂抹环割口处,涂抹均匀;再将稻草和泥加入适量的水,拌成草泥后用剥膜包好覆盖到环剥口,泥团要紧紧贴住环剥口,再用绳子扎紧两端即可;
(3)包裹基质:用黄心土拌成的泥团圈枝口,包裹时,从圈枝口下端3一4厘米处包起,逐渐向上糊,至上切口3一4厘米处;将泥团糊成一个围着圈枝口的檄揽形的泥团,泥团外表用手抹圆滑;要求自然紧贴树枝不松动脱落,在其外部包裹薄膜,为了良好的保湿性,薄膜要密封好,上下两端口扎紧;
(六)下树
试验期间没有对圈枝苗进行特别的管护,如常的苗木统一管理,圈枝后的枝条2个月左右后开始生根,6个月左右长出的根比较浓密,且根系逐渐老熟,这时在包扎处的下方截断枝条,解开薄膜并洗根,之后下地种植或直接盆栽。
本发明的优点有: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则更容易和有效应用于苗木实际生产中,且生根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苗木
试验材料均采用位于广东佛山南海的广东省山茶种质资源库内引种栽培达8年的的健壮、无病虫害的成龄植株。
1.1.2试验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幻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幻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4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后视镜
- 下一篇:一种基于车载智能平台的升级导航、倒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