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式多能源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4891.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1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飞;冯浩;潘佩柔;王孟阳;陈建芳;周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11/00 | 分类号: | F26B11/00;F26B21/00;F26B23/10;H02J7/35;F26B25/00;F26B25/02;F24S23/70;F24S80/00;H02S4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热电 联产 多能 干燥 系统 | ||
1.一种太阳能热电联产式多能源干燥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分光式热光伏系统、水载热循环系统、风循环干燥系统,
所述的分光式热光伏系统包括碟式太阳能分频聚光器、蓄电池、蓄热罐、载热工质循环管道,载热工质循环管道包括载热工质输入管道和载热工质输出管道,
碟式太阳能分频聚光器包括集热器、第一支架管道、碟式分光板、碟式PV板、碟式第二支架盘管,还连接有太阳跟踪控制装置,控制碟式太阳能分频聚光器追随太阳光转动,
碟式第二支架盘管贴合于碟式PV板外壁表面连接为整体结构,碟式第二支架盘管为发散状或回形或蛇形均布于碟式PV板外侧表面,用于吸收碟式PV板上过多的热量,有效降低光伏板的温度,提高光伏板光电转换的效率并完成载热工质的预热过程;碟式分光板与碟式PV板间隙设置,
碟式分光板的球面中心通过第一支架管道支撑架设有集热器,第一支架管道的一端连接于集热器,另一端固定在碟式分光板、碟式PV板、碟式第二支架盘管整体结构上,
载热工质依次经过碟式第二支架盘管、第一支架管道进入集热器,集热器的输出管道依次穿过碟式分光板、碟式PV板、碟式第二支架盘管中部,输送至蓄热罐储存,供夜间或太阳光照条件差时使用,碟式PV板线路连接蓄电池;
碟式太阳能分频聚光器通过第三支架管道与太阳跟踪控制装置连接,太阳跟踪控制装置保证碟式太阳能分频聚光器时刻正对太阳,全波段太阳光直射在碟式分光板上,波长在0.32~1.1nm范围内的光透过碟式分光板射到碟式PV板上进行光电转换,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其他波段太阳光,包括对电池板有害的紫外线被碟式 分光板反射汇聚在集热器上加热载热工质,
载热工质在泵和阀门的作用下流经环绕且贴附于碟式PV板外的碟式第二支架盘管,有效带走碟式PV板的热量,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同时载热工质得到预热,然后,载热工质通过第一支架管道流经集热器,充分换热达到太阳能中温利用程度,最后,加热后的载热工质一部分流经蓄热罐储热,作夜间使用,另一部分流经热水箱,与水热交换;
所述的水载热循环系统包括水循环管道、热水箱、泵、阀门,热水箱内设有载热工质管路和水管路,载热工质和水在热水箱内进行热量传递,
热水箱内的载热工质管路的上端通过载热工质输入管道连接分光式热光伏系统后,通过载热工质输出管道连接载热工质管路的下端,形成载热工质的循环;
所述的风循环干燥系统包括翻转式干燥房、回风管道、风机及热水盘管、除湿过滤器,热水盘管内设有水管路和空气管路,水和空气在热水盘管内进行热量传递,翻转式干燥房内设有用于固定物料的可开合式弹性夹持筛网,可开合式弹性夹持筛网中心设有控制其转动的转轴,
热水箱内水温达到设定值,高温水从热水箱上口流出,在泵和阀门的作用下流经翻转式干燥房进风口处的热水盘管,进风口处的风机强迫对流使空气和热水盘管中的热水换热,加热空气进入翻转式干燥房,降温后的冷水流经翻转式干燥房上部出风口处的空气余热回收装置,出风口处回风的湿热空气余热传给冷水,使水预热,预热后的水再经回水管道回流入热水箱下部,进一步加热,形成循环;
室外空气经进风口进入系统,并流经除湿过滤器过滤干燥,干燥的空气流经热水盘管加热,加热空气由进风口处风机送入翻转式干燥房烘干物料,湿热空气上升,由排风口处风机送入回风管道,再流经空气余热回收装置,将回风的热量传给回水,一部分冷湿空气回风经排风口排出系统;
分光式热光伏系统的载热工质循环将热量传递给水载热循环系统的水循环,同时分光式热光伏系统产生供给动力部件的电能,水载热循环系统的水循环将热量传给风循环干燥系统的空气循环,空气循环对风循环干燥系统的物料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48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