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无线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5676.X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4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莫岳平;史宏俊;崔顺;朱肖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5 | 分类号: | H02J50/15;H02S20/3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波 无线 充电 系统 | ||
1.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发射机构,所述超声波发射机构包括壳体(4)、发电机构、中控机构、超声波发生器(36),发电机构设置在壳体(4)的顶部,中控机构、超声波发生器(36)设置在壳体(4)的内部,发电机构、超声波发生器(36)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第一支撑机构(2)和第二支撑机构(3),第一支撑机构(2)和第二支撑机构(3)分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两端;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3)包括限位组件(17)和支撑组件a、支撑组件b,支撑组件a、支撑组件b对称设置,且支撑组件a、支撑组件b通过限位组件(17)互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a包括第三固定支座a(12-1)、第二连杆a(13-1)和滑动块a(14-1),滑动块a(14-1)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第三固定支座a(12-1)设置在壳体(4)的上端面,第二连杆a(1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支座a(12-1)和滑动块a(14-1)铰接,所述滑动块a(14-1)与太阳能电池板(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导向块a(15-1),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设有与导向块a(15-1)匹配的导向槽a,导向块a(15-1)置于导向槽a内,并可沿导向槽a滑动,从而带动滑动块a(14-1)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上滑动;所述支撑组件b包括第三固定支座b(12-2)、第二连杆b(13-2)和滑动块b(14-2),滑动块b(14-2)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第三固定支座b(12-2)设置在壳体(4)的上端面,第二连杆b(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支座b(12-2)和滑动块b(14-2)铰接,所述滑动块b(14-2)与太阳能电池板(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导向块b(15-2),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设有与导向块b(15-2)匹配的导向槽b,导向块b(15-2)置于导向槽b内,并可沿导向槽b滑动,从而带动滑动块b(14-2)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上滑动;滑动块a(14-1)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上滑动,滑动块b(14-2)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上滑动时,带动第二连杆a(13-1)、第二连杆b(13-2)之间开合角度的调整,当调整至需要的开合角度时,限位组件(17)可固定第二连杆a(13-1)、第二连杆b(13-2),使得第二连杆a(13-1)、第二连杆b(13-2)之间始终保持需要的开合角度;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中央控制模块(26)以及与中央控制模块(26)连接的电能转换模块(27)、充电控制模块(28)、无线通讯模块(29)、语音控制模块(30)、显示控制模块(31)、按键控制模块(32)、状态指示模块(33)和工作电源模块(3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与电能转换模块(27)电连接,所述超声波发生器(36)与充电控制模块(28)电连接;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34)包括工作电源电路,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MAX663,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和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均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连接且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支座(9)、第二固定支座(11)和第一连杆(10),第一固定支座(9)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的下端面,第二固定支座(11)设置在壳体(4)的上端面,第一连杆(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支座(9)和第二固定支座(1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56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