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掺杂的硫化铈基纳米晶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6144.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曲虹霞;叶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04 | 分类号: | B01J27/04;B01J37/03;B01J37/08;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硫化 纳米 晶脱硝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掺杂的硫化铈基纳米晶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首先是在水浴条件下,将聚苯乙烯球超声分散液加入到70~80℃的水中,按Cu和Ce的摩尔比为3~15:100,搅拌加入硝酸铈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乌洛托品溶液,搅拌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冷却,水洗,乙醇洗,烘干,研磨成粉末,以3~5℃/min的升温速度,将粉末置于500~600℃下煅烧,得到铜掺杂的硫化铈基纳米晶脱硝催化剂。本发明中,Cu的掺杂和硫酸盐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NH3‑SCR反应活性和抗水抗硫性能,制备出的Cu‑Ce(S)脱硝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脱硝能力,还具有优异的抗水硫能力,受水汽和SO2的影响很小,在水硫条件下活性可达到9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领域,涉及一种铜掺杂的硫化铈基纳米晶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向烟气中喷入还原剂,使其选择性地与NOx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N2和H2O。CeO2因其价格低且相对无毒,在SCR技术中被广泛应用。CeO2最重要的性质是作为储氧源,在氧化和还原条件下,通过氧化态Ce(Ⅳ)和Ce(Ⅲ)的改变达到储存和释放氧气的目的。铈基化合物表面的Ce(Ⅳ)/Ce(Ⅲ)具有氧化还原活性,能够促进NH3与NOx进行SCR反应,完成氧化还原循环过程,实现NH3快速活化还原NOx的过程,并表现出较高的N2选择性。
Yang等探讨了以SO2处理为硫酸化的方法对CeO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通过硫酸化处理,催化剂表面生成大量酸位,促进催化剂对NH3的吸附作用。NH3-SCR反应在硫酸化CeO2催化剂上快速进行,NOx转化率和N2选择性保持在较高水平(Yang S,etal.Novel effect of SO2 on the SCR reaction over CeO2:Mechanism andsignificance[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13,136-137:19-28.)。Wu等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铜改进的氧化铈-氧化钛(CuCeTi)催化剂。CuO和CeO2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和表面氧的含量,进而增强了低温SCR活性。当温度高于200℃,CuCeTi催化剂的NO转化率超过90%(Xu W,et al.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by NH3 over a Ce/TiO2 catalyst[J].Catalysis Communications,2008,9(6):1453-1457.)。虽然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SCR活性,但在水汽和SO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SCR活性下降到原有活性的80%。
NH3-SCR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不仅需要满足NOx脱除率,也要具备抵抗烟气中复杂成分(如水汽,SO2等)中毒的能力,并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催化剂使用寿命。烟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硫对催化剂会产生毒化影响。水在烟气中以水蒸气的形式出现,凝结在催化剂表面的水蒸气,不仅会加剧K、Na等碱金属可溶性盐对催化剂的毒化,而且在温度增加的时候,会汽化膨胀,损害催化剂细微结构,导致催化剂的破裂。脱硝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水蒸气与NO和NH3在催化剂表而发生竞争物理吸附。然而水蒸气对催化剂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当水汽消失时,催化剂的活性又会恢复如初。因此,如何制备出一种既具有优异NH3-SCR活性且具有良好抗水硫能力的脱硝催化剂是迫切需求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6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