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性规划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6987.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贺春光;邵华;凌云鹏;李树水;王颖;刘鹏;安佳坤;翟广心;马国真;谢晓琳;韩文源;张昭旭;胡诗尧;孙鹏飞;韩璟琳;赵阳;张欣悦;胡珀;高珊;张树永;代景龙;赵懿祺;罗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清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胡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昌平区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电源 配电网 线性规划 模型 | ||
1.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性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电网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对于配电网规划,在考虑了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网架结构等因素的情况下,以配电网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
步骤S2:建立电网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其中包括潮流约束、网架结构约束、发电容量约束、电量平衡约束、节点电压约束、支路传输功率约束和分布式电源安装容量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性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电网规划模型目标函数为:
minf(x)=γCcon(x)+Cope(x)+Cenv(x)
其中,γ为建设成本等年值平均系数,r为贴现率,Y为建设线路和设备的投资偿还期;在所述电网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当中的规划成本中包含建设成本Ccon(x)、运行成本Cope(x)和环境成本Cenv(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性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建设成本Ccon(x)、运行成本Cope(x)和环境成本Cenv(x)的表达式分别为:
建设成本
运行成本
环境成本
其中,cab表示第a条线路第b种建设方案的费用,A表示待建线路的总数,B表示新建线路方案的总数,cde表示第d条线路第e种更换方案的费用,D表示待更换线路的总数,E表示更换线路方案的总数,cFBg表示第g种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的单位容量成本,pFBfg表示第f个节点第g种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的额定容量,F表示安装分布式电源节点的总数,G表示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的总数,cJB0表示新建变电站的单位容量建设费用,sJBhi表示第h个节点第i种变电站建设方案的建设容量,H表示可能新建变电站的节点总数,I表示新建变电站的方案总数,cKB表示变电站扩容的单位容量建设费用,sKBjk表示第j个节点第k种变电站扩容方案的扩容容量,J表示现有变电站节点的总数,K表示变电站扩容的方案总数,pb表示为配电网从上级电网购电的单位电价,WB表示向上级电网的年购电量,cYFBg表示第g种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的单位容量年运行成本,cYB表示变电站单位容量的年运行成本,cEFBgl表示第g种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单位发电量产生第l种污染物带来的环境成本,wFBfg表示第f个节点第g种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的年度发电量,L表示发电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总数,cEBl表示向上级电网购得单位发电量产生第l种污染物带来的环境成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线性规划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7个约束的方程分别为:
潮流约束:采用潮流方程线性化模型
网架结构约束:采用网络连通性线性化模型
Un>ε
发电容量约束
电量平衡约束
节点电压约束
Unmin≤Un≤Unmax
支路传输功率约束
Pmnmin≤Pmn≤Pmnmax
分布式电源安装容量约束
其中,N表示电网节点总数,Pm表示节点m的注入有功功率,Qm表示节点m的注入无功功率,Un表示节点n的节点电压幅值,θn表示节点n的节点电压相角,sB0表示现有变电站的容量,wFBfg表示表示第f个节点第g种分布式电源建设方案的年发电量,τ表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η表示配电网平均网损率,Unmin表示节点n的节点电压下限,Unmax表示节点n的节点电压上限,Pmn表示节点m、n之间的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λ表示区域容载比,gn表示节点n的最大有功负荷,WB表示配电网向上级电网的年购电量,Pmnmin表示节点m、n之间的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下限,Pmnmax表示节点m、n之间的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上限,σ表示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占配电网最大负荷的比例上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清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清软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69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需缓凝剂的高耐水性磷酸镁水泥
- 下一篇:废旧混凝土骨料无损再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