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模组件可移动的陶瓷砖压制机组及压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7211.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9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2 | 分类号: | B28B3/02;B28B13/02;B28B13/04;B28B7/00;B28B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国钊;李德魁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模组件 压机 压制 砖坯 布料装置 移动组件 工位机 陶瓷砖 下模 主板 砖坯输送装置 可移动 机组 移动 规格砖坯 上模组件 压机底座 平皮带 上横梁 胶垫 立柱 灵活 生产 | ||
一种下模组件可移动的陶瓷砖压制机组,包括:压机、布料装置、前后工位机座和砖坯输送装置;所述压机包括压机主板、立柱、压机底座、上横梁、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下模移动组件,所述下模组件至少有一组;所述下模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压机主板以及所述前后工位机座上;所述下模组件安装在所述下模移动组件上,使其可以在所述压机主板以及所述前后工位机座之间移动。本实施例的陶瓷砖压制机组,采用下模组件移动的方式将压制好的砖坯送到布料装置前,再由布料装置将砖坯移动到砖坯输送装置上,该方法生产大规格砖坯,可降低压机设计难度及成本;同时避免了胶垫或平皮带参与砖坯压制,移砖部件可以根据砖坯的规格等情况,灵活选用推砖或吸砖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砖生产机组及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砖压制机组及压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陶瓷压机的结构示意图。料车61连接于压机62后面, 供料系统将陶瓷粉料布置于料车61的送料格栅中,送料格栅前推,上一轮工序中压制好的砖 坯被推送到输送线63上,同时送料格栅中的粉料填入压机62的下模腔之中,然后送料格栅 后退,陶瓷粉料重新布置于送料格栅中,压机62对下模腔中的粉料进行压制,压制后下模腔 将压制好的砖坯顶出然后退回,送料格栅再次前推,重复下一轮工序。
陶瓷压机在设计柱间距(压机的柱间距是指沿垂直于送砖方向的方向上,压机的左右立 柱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其框架强度和刚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柱间距增大,压机的设计难度将 大大增加,在大柱间距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其强度和刚度,压机必然增加上横梁和底座的高 度,这样就增加了压机的重量及制造成本,所以在设计大规格压机时会优先考虑尽量采用小 的柱间距,考虑到这一点,为了减小压机的柱间距,更优的设计为送砖方向与砖坯的长度方 向相同。即沿砖坯的长度方向进行布料和推砖,这种方式与沿砖坯的宽度方向进行推砖的方 式相比,用于推砖的推力相当,但与砖坯的接触面积较少,压强较大,且推砖行程较长,容 易造成碎砖,尤其是对大规格砖坯而言,碎砖风险更大。第二,将砖坯从模具处转移到输送 线上,通常的采用的移砖方式有推砖和吸砖两种,在这种陶瓷压机中,送料格栅必须伸进压 机的上下模之间进行移砖,由于压机内上下模之间的空间有限,在不加大压机尺寸的情况下, 难以在送料栅格上安装附有抽真空装置及吸盘的吸砖装置,通常只采用送料栅格的顶端安装 推板,用推板直接进行推砖的方式,在生产大规格砖坯时,推砖方式容易对砖坯造成损坏, 降低生产质量。
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陶瓷压机的结构示意图。料车71将陶瓷粉料布置在 一个自循环的胶垫72上,胶垫72作为粉料载体,随传送装置73移动到压机74中完成压制, 压制后胶垫72将砖坯带出。另外,也可以不采用胶垫,将传送装置和胶垫整合为平皮带传动, 陶瓷粉料直接布置于平皮带之上,砖坯压制直接在平皮带上完成。
这种方式的压制,由于没有使用推砖的移砖方式,而是使用胶垫或平皮带将砖坯带出, 减少了碎砖的风险,其初衷是为了进行大规格砖坯压制而设计的,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胶 垫或皮带参与到砖坯的压制过程中,承受超高的砖坯成型压力,胶垫或平皮带极易损坏,使 用寿命极低,且需要准备大量配件随时进行更换,更换耗时费力,生产成本高。此外这种压 制机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碎砖风险小的下模组件可移动的陶 瓷砖压制机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模组件可移动的陶瓷砖压制机组,包括:压机、布料装置、前后工位机座和砖坯 输送装置;
所述前后工位机座至少有一个,其沿所述压机的前后工位方向固定在所述压机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7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