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8088.1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3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牧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牧涵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A01K87/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3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温 润滑 鱼竿 绕线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
背景技术
鱼竿是钓具之一,指用来专门钓鱼的竿状物,是船舶出现之前,人类发明的一种简单的捕鱼工具,在鱼竿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绕线盘进行绕线,用绕线盘来代替人工收线放线,这样更加的方便。但是,市场上常见的鱼竿绕线盘都存在着一系列缺陷,比如绕线盘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摩擦过大会产生热量,这样机械磨损过大,而且影响了绕线盘的使用寿命,普通的绕线盘没有很好的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绕线盘受力不均匀容易被损坏,绕线盘的结构不够牢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市场上鱼竿绕线盘的使用,满足不了使用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绕线盘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摩擦,摩擦过大会产生热量,这样机械磨损过大,而且影响了绕线盘的使用寿命,普通的绕线盘没有很好的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绕线盘受力不均匀容易被损坏,绕线盘的结构不够牢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包括绕线盘主体和中轴,所述绕线盘主体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内侧安置有盖体,所述绕线盘主体上镶嵌有绕线槽,所述支架上镶嵌有加强孔,所述支架的内侧连接有盖体,且盖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水盖,所述绕线盘主体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加强筋,且加强筋的左方安置有前轴承,所述前轴承的内侧安装有油仓,且油仓的内部设置有中轴,所述油仓和中轴上均镶嵌有通孔,所述中轴的左侧安装有后轴承,且中轴的左端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支架设置有十三根,且支架均匀等角度分布在绕线盘主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油仓呈空心柱状,且油仓包覆在中轴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中轴、把手和绕线盘主体均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设置有十三根支架,受力更加的均匀,保证了绕线盘主体的质量,加强筋加固了绕线盘主体的结构,加强了绕线盘主体的横向受力强度,保证了绕线盘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油仓可以很好的起到润滑作用,降低了机械磨损,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摩擦中轴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同时油仓中的油可以很好的起到冷却作用,实用性更强,盖板可以很好的防水防风,减小了风阻,降低了噪音,保护了中轴,加强孔很好的提高了动平衡,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视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绕线盘主体,2、支架,3、盖体,4、防水盖,5、加强孔,6、加强筋,7、前轴承,8、油仓,9、后轴承,10、中轴,11、把手,12、绕线槽,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降温润滑的鱼竿绕线盘,包括绕线盘主体1、支架2、盖体3、防水盖4、加强孔5、加强筋6、前轴承7、油仓8、后轴承9、中轴10、把手11、绕线槽12和通孔13,绕线盘主体1的内部均匀安装有支架2,且支架2的内侧安置有盖体3,支架2设置有十三根,且支架2均匀等角度分布在绕线盘主体1内部,受力更加的均匀,保证了绕线盘主体1的质量,绕线盘主体1上镶嵌有绕线槽12,支架2上镶嵌有加强孔5,所述支架2的内侧连接有盖体3,且盖体3的内侧设置有防水盖4,绕线盘主体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加强筋6,且加强筋6的左方安置有前轴承7,前轴承7的内侧安装有油仓8,且油仓8的内部设置有中轴10,油仓8呈空心柱状,且油仓8包覆在中轴10的外壁,油仓8可以很好的起到润滑作用,降低了机械磨损,同时也避免了由于摩擦中轴10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同时油仓8中的油可以很好的起到冷却作用,实用性更强,油仓8和中轴10上均镶嵌有通孔13,通孔13的直径为0.2cm,可以使油仓8中的油滴入到中轴10内部,从而方便的进行冷却润滑,中轴10的左侧安装有后轴承9,且中轴10的左端连接有把手11,中轴10、把手11和绕线盘主体1均为一体结构,整体构造强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牧涵,未经张牧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8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钓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过滤分离虫子的虫情测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