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0328.1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6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明;王之霖;潘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文诺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9/00 | 分类号: | C09D9/00;C09D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马骁 |
地址: | 213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脱漆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制品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涂料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基材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是美化被涂物的外观。现实生活中,在环境作用和物理机械作用下,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涂层往往出现局部或大面积失效,如失光、脱落、划伤、底材锈蚀等,或在涂层制备过程中出现诸如桔皮、裂纹、粉化等缺陷,造成不合格品的出现,这就要求彻底清除涂层,而后重新喷涂。机械清除涂层具有费时、效率低等缺点,对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往往不能实现涂层的去除,还可能造成底材的划伤等破坏。
脱漆剂,又称除漆剂或去漆剂,是指利用溶剂及溶剂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脱除金属、模板、器械等各种基材表面覆盖物(油漆、涂层等)的一类化合物。它有效解决了机械清除涂层的问题,能够快速有效地脱除基材表面的各种旧漆而不对基材造成大的损害。脱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二次涂装性能。脱漆剂的脱漆原理是通过溶解、渗透、溶胀、反应和剥离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实现的。在现有的各种脱漆剂中,以二氯甲烷为主要脱漆组分的脱漆剂的脱漆效果最好,使用最广泛。但是在这类脱漆剂中,含有的苯酚等其他一些有害物质,特别是二氯甲烷在配方中用量非常大,从而使得这类脱漆剂的挥发性和毒性较大,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重。
近年来,虽然人们做了许多研究,减少了二氯甲烷的使用量,使脱漆剂产品趋于低毒化,但是也带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专利申请号CN201410540597.9,公开了“一种金属快速脱漆剂”,其合成原料为:氯化钾、二氯甲烷、石灰、甲醇、聚甘油脂肪酸酯、丁基溶纤剂、甲醇胺、甲基三唑、异丙醇、甲基异丁基甲酮、胺盐、乙二醇单丁醚、环己酮。该发明所提出的金属快速脱漆剂,能够对金属表面漆进行快速溶解,快速去掉油漆,同时对物体表面不会产生损伤。然而,虽然该方法在原料层面上减少了二氯甲烷的使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毒性,但是其替代品脱漆能力较弱,相对于传统脱漆剂来说,其脱漆速度大大降低。且在使用了该脱漆剂后只是松动了漆面与金属的附着力,后续仍需要人工进行刮除,故其脱漆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对于健康和环境的日益关注,现有脱漆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基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环境友好、安全,且具有较快脱漆速度和较高脱漆效率的脱漆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脱漆剂脱漆效率与脱漆速度不够理想,很难将顽固残余漆皮或颗粒杂质彻底清除干净,且脱漆剂中含有苯酚一类有毒物质,会对操作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水性脱漆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性脱漆剂,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
30~40份苯甲醇,5~10份二乙二醇单丁醚,5~10份乙二醇单丁醚,10~15份丙酮,15~25份氧化剂,3~5份促进剂,3~5份增稠剂,1~3份缓蚀剂,0.5~2.0份表面活性剂,20~30份去离子水。
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过氧乙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促进剂为甲酸、乙酸、乳酸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增稠剂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缓蚀剂为苯并三唑、硫脲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OP-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水性脱漆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取苯甲醇、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丁醚、丙酮和促进剂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液1;
S2.向混合液1中依次加入增稠剂、缓蚀剂、表面活性剂,加热至60~70℃,搅拌20~30min,得混合液2;
S3.向混合液2中加入氧化剂,加热至70~80℃,搅拌15~20min,得混合物;
S4.向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在50~60℃下搅拌均匀,得水性脱漆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溶解能力好,不易挥发,渗透能力强的苯甲醇、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丁醚复配成主溶剂,能通过漆膜分子的空隙,渗透到漆膜或涂层的大分子链段中使其溶解,或使其大分子体积增大而产生内应力,当产生的内应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破坏了漆膜涂层大分子与基材的结合力,从而使得漆膜或涂层从基材上脱离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文诺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文诺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0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