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1293.3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军;任明迪;王琼;张怀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2 | 分类号: | B66C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移动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工程中,吊卡是一种用来吊起钻杆、油管和套管等管材的工具。它悬挂在提升系统大钩两侧的吊环里面,以便对井眼进行起出或下入钻具及油管、套管的作业。在地面瓦斯抽采钻井工程中,下套管时要使用石油吊卡用以固定、提升和下放套管。目前使用的石油吊卡规格主要有Φ177.8mm、Φ244.5mm、Φ273mm、Φ339.7mm这四种类型。
施工中操作吊卡多以人工为主,但是,吊卡非常笨重,尤其是Φ244.5mm、Φ273mm、Φ339.7mm这三种类型的吊卡,即使是三个人抬起、下放都非常吃力,劳动强度很大。另外,钻机孔口场地较小,需要多人同时作业,而频繁移动吊卡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很多安全风险。虽然目前市面上存在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但是,普遍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效率低。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
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第一绳套和所述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为光面钢丝绳。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光面钢丝绳的直径为15mm。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钢丝绳夹。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中,所述钢丝绳夹的数量共八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绳套组件套在吊卡的耳孔上;
将挂钩套在套管接箍上;
提升套管;
下落套管。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将绳套组件套在吊卡的耳孔上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将第一绳套套在吊卡的左耳孔上;
将第二绳套套在吊卡的右耳孔上。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在提升套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提起吊卡;
打开吊卡。
上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方法中,在下落套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放置吊卡。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及其移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和钢丝绳,所述挂钩位于所述钢丝绳的上端,所述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形成绳套组件,所述绳套组件包括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与所述第二绳套上均设有钢丝绳夹,通过挂钩将钢丝绳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2、本发明所述的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在第一绳套和第二绳套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施工人员在进行套管吊卡移动的操作时,通过绳鼻子可以避免挤伤手,从而提高套管吊卡移动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1、挂钩;2、钢丝绳;3、绳套组件;31、第一绳套;32、第二绳套;4、钢丝绳夹;5、套管吊卡;6、套管接箍;7、套管主体;8、钻机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套管吊卡的移动装置,包括挂钩1和钢丝绳2,挂钩1位于钢丝绳2的上端,钢丝绳2的下端通过钢丝绳夹4形成绳套组件3。绳套组件3包括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第一绳套31与第二绳套32上均设有钢丝绳夹4。通过挂钩1将钢丝绳2卡在套管上,将绳套组件3连接吊卡,通过提升或下放套管带动吊卡的上下移动,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使用效率高。
为了提高吊卡移动装置的安全性,在第一绳套31和第二绳套32的相交处设有绳鼻子。施工人员在进行吊卡移动的操作时,通过拎着绳鼻子可以避免挤伤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12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卡箍结构的夹具
- 下一篇:一种斜面贴合机构及一种混凝土箱梁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