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结构壁及其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1556.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2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盛;廖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盛;廖玉梅;王金发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E04C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邦帅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结构 及其 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预浇壁板和连接壁板以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壁板包括板体和至少一个引导件,引导件从形成在板体中的至少一个沟槽突出。复合壁这样构成:邻近第二壁板布置第一壁板,其中,第一和第二壁板的至少一个引导件重叠以形成通道;将连接杆插入通道中;将薄泥浆分配到第一和第二壁板之间的间隙中;以及固化薄泥浆以连接第一和第二壁板来形成复合结构壁。壁板可以是预制构造模块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结构壁、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预制构造模块和由 其构造的建筑结构,预制构造模块是例如预制预加工体积构造(PPVC)。
背景技术
具有现场浇注的剪力墙的建筑构造是已知的,并广泛应用在工业中。 因为其是现浇过程,所以在用混凝土浇注之前必须使剪力墙的模壳 (formwork)和构架(reinforcement)直立。混凝土在现场的固化是耗时 的,并取决于环境条件(例如天气和温度)。在固化混凝土之后,进一步有 必要移除模壳。尽管现浇方法一般提供了可以承受高载荷并应用于大多数 (如果不是全部)类型的建筑物的整体式混凝土墙,但是该方法是时间和劳 动力密集建筑活动。
为了提高生产率,已开发了预浇混凝土墙和预制构造模块并将其用在 建筑工业中。预制墙和模块在工厂中生产,并根据需要被运输到建筑地 点。这允许更好地控制,并减少了混凝土在建筑地点固化过程中由环境因 素(例如天气和温度)引起的变化。然而,将两个并行预浇混凝土墙连接 起来的现有方法会导致充当单独壁而不是单个或整体壁的复合壁。类似 地,连接并行预制构造模块的预浇混凝土墙会导致充当单独壁而不是单个 或整体壁的复合壁。
因此,为了获得由现有现浇方法构造的整体壁提供的相同竖向承载 力,复合壁(即由现有现浇方法连接单独壁的组合宽度以形成复合壁)会 比整体壁更厚。或者,为了保证复合壁的宽度(即单独壁的组合宽度)不 多于由现浇方法构造的整体壁,复合壁的竖向承载力极限以及建筑结构的 高度极限会减少。任一方法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构造提出了约束,并防止业 主最大化所构造建筑物的价值。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该方法 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其中,第一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一板 体以及附接到其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第一引导件从形成在第一板体中 的第一沟槽突出,其中,相邻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重叠第一对壁板的第一 引导件以形成第一通道;将第一连接杆插入第一通道中;将第一薄泥浆分 配进第一对壁板之间的第一间隙中,其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进第一间隙中包括将第一薄泥浆分配进第一通道中;以及固化第一薄泥浆以连接第一 对壁板。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对壁板 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其中,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 二板体以及附接到其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件,第二引导件从形成在第二板 体中的第二沟槽突出,其中,在第一对壁板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 壁板包括重叠第二对壁板的第二引导件以形成第二通道;将竖直固定杆插 入第一和第二通道中使得竖直固定杆具有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和第二 通道中的相对端部;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对壁板之间的第二间隙中, 其中,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间隙中包括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通道 中;以及固化第二薄泥浆以连接第二对壁板。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二连接杆插 入第二通道中。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竖直固定杆与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杆 一体。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分配第一薄泥浆包括将第一薄泥浆 分配到竖直固定杆要插入的地方以下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由分 离的预制构造模块提供,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预 制构造模块,在第一对壁板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包括在第一 对预制构造模块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预制构造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盛;廖玉梅;王金发,未经黄盛;廖玉梅;王金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15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