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1663.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6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喜佳;夏百战;杨亮;石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硅酸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硅酸锰锂是锂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
锂电池需要合适的环形温度,外界的温度环境容易影响锂电池内部的温度,现有技术中,锂电池没有设置相应的隔热机构,不利于锂电池的工作,且当锂电池接近明火时,容易发生爆炸,而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没有设置防火机构;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接线发热严重,在重复的插拔过程中,接线容易受损,减短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漏电的现象,所以需要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包括电池本体、隔热防火组件、接线防护组件以及充电接线,所述电池本体安装在隔热防火组件内部,所述充电接线连接在电池本体前端面,所述接线防护组件设置在充电接线环形侧面,所述接线防护组件固定在电池本体前端面,所述隔热防火组件包括阻燃壳体、真空腔一、盲孔、电动升降杆、阻燃盖板以及真空腔二,所述电池本体安装在阻燃壳体内部,所述真空腔一开设在阻燃壳体内部,所述盲孔开设在阻燃壳体右端面,所述电动升降杆左端固定在盲孔内部,所述电动升降杆右端固定在阻燃盖板左端面,所述真空腔二开设在阻燃盖板内部,所述接线防护组件包括固定筒、通孔、散热风机、环扣以及伸缩套,所述固定筒设置在充电接线环形侧面,所述固定筒后端固定在电池本体前端面,所述固定筒前端穿过阻燃壳体,并延伸至阻燃壳体前侧,所述通孔开设在固定筒环形侧面上端,所述散热风机安装在通孔内部,所述伸缩套后端固定在固定筒前端面,所述伸缩套后端与环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本体右端面安装有散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盲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盲孔分别开设在阻燃壳体右端面四个棱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升降杆通过电线连接有按钮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阻燃盖板左端面四条棱线处均固定有阻燃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环扣下端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内部装配有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本体内部的正极材料为硅酸锰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因本发明添加了阻燃壳体、真空腔一、盲孔、电动升降杆、阻燃盖板以及真空腔二,该设计实现了本发明隔热阻燃的目的,提高了本发明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没有设置隔热防火机构,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因本发明添加了固定筒、通孔、散热风机、环扣以及伸缩套,该设计对本发明中的充电接线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充电接线充电时发热严重,容易断裂的问题。
因添加了散热片,该设计提高了本发明的散热效果,因添加了按钮开关,该设计便于电动升降杆的控制,因添加了阻燃密封条,该设计提高了本发明的阻燃效果,因添加了连接孔以及螺栓,该设计便于环扣的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中隔热防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安全性高的硅酸锰锂电池中接线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池本体、2-隔热防火组件、3-接线防护组件、4-充电接线、21-阻燃壳体、22-真空腔一、23-盲孔、24-电动升降杆、25-阻燃盖板、26-真空腔二、31-固定筒、32-通孔、33-散热风机、34-环扣、35-伸缩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1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器
- 下一篇:火炉(FP53236圆形文化石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