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中抗震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2036.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江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泰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抗震 限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中抗震限位装置,包括桥梁主体、保护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桥梁主体内部,连接装置包括金属板、加固板和承压板,金属板设置在桥梁主体内部,加固板分别连接在金属板两端,所述金属板底端和承压板连接在一起,承压板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缓冲件组成,所述缓冲件包括弹簧垫和两层缓冲层,桥梁主体内部设置有合金基座,所述合金基座通过若干个连接柱和桥梁主体内部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内保护层和外抗震装置,所述外抗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柱、桥梁支座和第二连接柱,该装置可以对桥梁整体实现良好的抗震和限位效果,从而很好地保护桥梁,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中抗震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中国桥梁现代化蓬勃发展,混凝土桥梁、钢桥大量建造。以前公路及铁路规范对于桥梁限位及抗震装置没有要求,因此,桥梁结构一般未设置限位及抗震装置。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于桥梁的使用提出新的要求。不仅包括承载能力方面的要求,与包括使用性能以及抗震方面的新要求;
申请号为201620500245.5,专利名称为一种埋入式桥梁限位抗震装置,包括预埋在梁体内的预埋钢箱,在预埋钢箱内腔设置有锚块,在锚块与预埋钢箱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缓冲层,锚块上嵌装有延伸至盖梁挡块中的连接杆,连接杆与盖梁挡块之间通过螺母固定,本发明实现了挡块和梁体之间的连接,对梁体限位,同时通过在预埋钢箱内填装缓冲层,在内部起到抗震耗能的作用,结构设计简单,可以满足在不同地震水准下桥梁抗震要求,能够协调梁体与墩柱协调变形;
但是现在的一些抗震限位装置在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桥梁容易出现变形,尤其是桥梁的连接处,很容易损坏导致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中抗震限位装置,可以对桥梁整体实现良好的抗震和限位效果,从而很好地保护桥梁,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中抗震限位装置,包括桥梁主体、保护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桥梁主体内部,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金属板、加固板和承压板,所述金属板设置在桥梁主体内部,所述加固板分别连接在金属板两端,所述金属板底端和承压板连接在一起,所述承压板由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缓冲件组成,所述缓冲件上下两端分别和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缓冲件包括弹簧垫和两层缓冲层,两层所述的缓冲层分别设置在弹簧垫上下两端,所述加固板和金属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均通过连接座和金属板连接在一起,所述桥梁主体内部设置有合金基座,所述合金基座通过若干个固定柱和桥梁主体内部连接在一起,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内保护层和外抗震装置,所述内保护层包括防水层和阻火带,所述防水层设置在阻火带两侧,所述外抗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柱、桥梁支座和第二连接柱,所述桥梁主体底端通过第二连接柱和桥梁支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桥梁主体侧面通过第一连接柱和桥梁支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采用相同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座。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层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板和加固板之间通过金属座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层采用弹簧钢材料,且所述缓冲层内部为空心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均通过焊接方式和缓冲件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座内部由若干个缓冲弹簧组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表面涂有一层防腐蚀涂料。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板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采用镍基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泰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泰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2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