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白芷劣变种子活力的复合引发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2084.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2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吴萍;李青苗;郭俊霞;夏燕莉;方清茂;王晓宇;张美;胡平;陈铁柱;肖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9/08 | 分类号: | A01N59/08;A01N31/02;A01N59/00;A01P21/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白芷 种子 活力 复合 引发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白芷劣变种子活力的复合引发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以不同配比的NaCl、KNO3和PEG对白芷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引发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分析不同引发处理对白芷劣变种子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最佳处理组合的复合引发剂对白芷种子引发处理后,白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蛋白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电导率降低。本发明的复合引发剂不仅改善和修复了劣变种子已受损的膜系统,降低劣变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POD酶活性、提高种子活力,而且为白芷种子的大田播种及药材生产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白芷劣变种子活力的复合引发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以根入药,其性温,气芳香,味辛、微苦,归胃、结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镇痛、消肿排脓等功效。白芷为川产道地药材,主产于四川遂宁,在资阳、南充、泸州、达州等地零散分布,其产量高,占全国白芷总产量70%以上,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香港、东南亚、日本及欧美等地。
白芷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多采用自繁自育。通常种子成熟后在收获加工与储藏存放期间会发生活力下降的不可逆的变化,即种子劣变或老化。该过程表现为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降低,内部相应酶系统发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等特点,进而影响种子质量,对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白芷种子在常规保存手段下,劣变速度较快,隔年陈种子发芽率不高,而制约种子发芽率的原因尚不清楚。
种子劣变在种子贮藏过程中不可避免,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和种子的播种特性。种子劣变是一个涉及许多复杂生理生化反应的过程,包括脂质的过氧化、膜的变化与渗出物、酶活性、呼吸作用与ATP含量、生物合成能力、内源激素及有毒物质含量等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种子发芽率、生活力、质膜完整性降低,内部保护酶系统活性减弱,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等特点。
种子引发可看做是种子发芽的预准备,引发期间,种子内部进行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和物质代谢,对劣变种子进行生化修补,包括各种酶和蛋白与膜的重新结合和恢复,提高膜的完整性,降低种子内有机物质的外渗,提高种子活力。
种子引发技术是一项控制种子缓慢吸水和后期逐步回干的种子处理技术,使种子充分吸水到一定水平,保证种子有一定的预发芽代谢作用,又防止胚根伸长,是修复和提高种子活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种子引发技术已用于许多植物中的研究,包括粮食、蔬菜、花卉、牧草等,尤其近20年来已作为一些蔬菜和花卉种子的播前常用处理技术,但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种子引发剂。
本发明提供的种子引发剂包括氯化钠、硝酸钾和聚乙二醇。
上述种子引发剂中,所述氯化钠、所述硝酸钾和所述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3:3:175。
上述种子引发剂中,
所述种子引发剂由氯化钠、硝酸钾、聚乙二醇和水组成;
所述氯化钠在所述种子引发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60%;
所述硝酸钾在所述种子引发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60%;
所述聚乙二醇在所述种子引发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5%。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种子引发剂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种子引发剂在如下1)-10)中任一种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2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维·三唑磷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