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MFC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3917.5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果;杨达云;王士斌;牛浩;陈爱政;刘源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13 | 分类号: | G01N27/413;H01M8/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秦彦苏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nts pani ito 阳极 mfc 生物 传感器 用于 试验 方法 | ||
1.一种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经3~5%NaOH溶液处理后的ITO电极浸入无水甲苯溶液中,加入APTES,其中APTES与无水甲苯的配方比例为1.0~1.2g:25mL;在氮气氛围中常温放置15~17h后,取出ITO电极,依次用甲苯、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最后氮气吹干;
2)用体积比1:2.5~3.5的饱和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23~25h超声酸化处理,离心,用超纯水洗涤直至上清液呈中性为止;将离心得到的CNTs冻干保存,然后用超纯水配制成0.9~1.1mg/mL的CNTs悬浮液;
3)将质量比1:0.9~1.1的聚苯胺PANI和樟脑磺酸HCSA溶解到氯仿中,搅拌至溶剂挥发完全,随后用超纯水超声分散,配制成浓度为0.9~1.1mg/mL的HCSA掺杂的PANI溶液;
4)将步骤1)得到的ITO电极浸泡于步骤3)得到的HCSA掺杂的PANI溶液中25~35min,取出用超纯水浸泡清洗4~6min,再浸泡于步骤2)得到的CNTs悬浮液中25~35min,取出超纯水浸泡清洗4~6min,得到(CNTs/PANI)n-ITO电极,其中n=1;将所述n=1的(CNTs/PANI)n-ITO电极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不同修饰层数的(CNTs/PANI)n-ITO电极;
5)利用所述(CNTs/PANI)n-ITO电极构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以所述(CNTs/PANI)n-ITO电极为工作电极,Pt为对电极,饱和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单室生物传感器中加入含有药物的电解液,恒电位0.18~0.22V,恒温36~38℃运行25~35min后,加入菌液,观测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参数变化以进行药敏试验;和/或,
利用所述(CNTs/PANI)n-ITO电极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以所述(CNTs/PANI)n-ITO电极为阳极,碳布为阴极,阳极室加入电解液和菌液,阴极室加入9~11mM铁氰化钾溶液,外阻1900~2100Ω,恒温36~38℃运行24~26h后,加入药物,观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参数变化以进行药敏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3、6、8、12、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的菌为能够产生胞外电子的病原微生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的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克雷伯菌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的菌为Shewanella loihica PV-4和/或Escherichia coli 259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能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或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和活性的药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抗生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39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