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基因编辑将番茄红果材料转变为粉果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4435.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7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友;邓磊;李常保;孙传龙;杜敏敏;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29;A01H1/02;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粉果 材料转变 番茄 杂交种 子代 靶点序列 纯合突变 番茄材料 番茄品种 非转基因 回交转育 快速精准 育种应用 载体转化 传统的 转基因 靶点 果色 亲本 位点 性状 转育 自交 筛选 转化 培育 安全 | ||
1.一种将番茄红果材料转变为粉果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番茄红果材料基因组中的果皮颜色调控基因SlMYB12进行编辑,进而使所述果皮颜色调控基因SlMYB12功能丧失,得到番茄粉果材料;
所述CRISPR/Cas9系统中包括两个sgRNA,分别命名为sgRNA1和sgRNA2;
所述sgRNA1和所述sgRNA2识别的靶序列均为所述番茄红果材料基因组中编码SlMYB12蛋白的DNA片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gRNA1识别的靶序列为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或,所述sgRNA2识别的靶序列为序列3所示的DNA分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辑的方法为将向所述番茄红果材料中导入番茄基因组编辑的载体;
或,所述番茄基因组编辑的载体含有所述sgRNA1的编码基因、所述sgRNA2的编码基因和Cas9蛋白的编码基因;
或,所述sgRNA1的编码基因为序列4第7260-7354位所示的DNA分子;
或,所述sgRNA2的编码基因为序列4第7496-7590位所示的DNA分子;
或,所述Cas9蛋白的编码基因为序列4第2753-6856所示的DNA分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筛选SlMYB12纯合突变体的步骤。
5.一种非转基因番茄粉果材料的获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番茄粉果材料自交,得到自交子代,选择SlMYB12纯合突变且不携带外源DNA片段的自交子代,即为非转基因番茄粉果材料。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在培育粉果杂交种中的应用。
7.如下(1)-(4)中任一种生物材料:
(1)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番茄基因组编辑的载体;
(2)含有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番茄基因组编辑的载体的微生物转化体;
(3)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所述的靶序列;
(4)序列5所示的果皮颜色调控基因SlMYB12的突变序列。
8.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或微生物转化体或靶序列或突变序列在将番茄红果材料转变为粉果材料中的应用;
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或微生物转化体或靶序列或突变序列在培育番茄粉果材料中的应用;
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体或微生物转化体或靶序列或突变序列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9.一种鉴定或鉴定待测番茄是否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番茄粉果材料或其子代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引物对1和引物对2分别对待测番茄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PCR扩增产物,根据所述PCR扩增产物判断待测番茄是否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番茄粉果材料或其子代;
若引物对1仅扩增得到一个小于260bp的DNA片段且引物对2没有PCR扩增产物,则待测番茄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番茄粉果材料或其子代;
若引物对1和引物对2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待测番茄不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番茄粉果材料或其子代;
所述引物对1由引物1和引物2组成;
所述引物对2由引物3和引物4组成;
所述引物1为序列8所示的DNA分子;
所述引物2为序列9所示的DNA分子;
所述引物3为序列6所示的DNA分子;
所述引物4为序列7所示的DNA分子。
10.一种鉴定或鉴定待测番茄是否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方法获得的番茄粉果材料或其子代的产品,为如下(1)-(3)中的任一种:
(1)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引物对1和引物对2;
(2)含有(1)所述的引物对1和引物对2的PCR试剂;
(3)含有(1)所述的引物对1和引物对2或(2)所述的PCR试剂的试剂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44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