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酸帕洛诺司琼合成中间产物的HPLC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4784.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0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陈昊;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浙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5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 帕洛诺司琼 合成 中间 产物 hplc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盐酸帕洛诺司琼合成中间产物的HPLC分析方法,固定相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水,在含有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及其R型异构体的对照品溶液或供试品溶液中添加有效量的异佛尔酮二胺,摇匀后并至少静置30分钟后再注入液相色谱仪分析;所述异佛尔酮二胺为顺反异构体混和物。本发明提供的HPLC分析方法仅使用普通的C18色谱柱、普通的乙腈‑水混合溶剂即可实现对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及其R型异构体的有效分离,成本低,且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领域,涉及药物中间体的反应监控,具体涉及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及其异构体的HPLC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帕洛诺司琼是由瑞士MGI Pharma及Helsinn Healthcare公司研制开发的高效、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于2003年7月首先在美国获准上市,临床上用于放、化疗所致的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因其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用药剂量小等特点而备受关注(Palonosetr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and vomiting:approval and efficacy,Cancer Manag Res,2009)。
盐酸帕洛诺司琼的合成工艺较多,但是这些工艺步骤多,副产物多,有些步骤反应条件甚为苛刻,需要特别的试剂,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朱阳等提供了一种盐酸帕洛诺司琼盐酸盐的合成工艺(盐酸帕洛诺司琼的合成,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其反应条件温和,无需特殊试剂和设备,但是存在以下两个不足:(1)收率过低,盐酸帕洛诺司琼(即SS型)的总收率仅有12%;(2)由N-[(3,4-二氢萘-1-基)甲基]-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二盐酸盐制备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的步骤中需要进行手性拆分。
为了提高收率,同时进一步简化工艺,申请人对朱阳等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工艺如下:
步骤S1,以3,4-二氢-1-萘甲胺盐酸盐和3-奎宁环酮盐酸盐为原料缩合还原制备得到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的正丁醇溶液;
步骤S2,直接在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的正丁醇溶液中加入催化剂氢化还原得到N-[(1,2,3,4-四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
步骤S3,将N-[(1,2,3,4-四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环合成盐得到盐酸帕洛诺司琼盐酸盐;
其中,步骤S1操作如下:将3,4-二氢-1-萘甲胺盐酸盐、3-奎宁环酮盐酸盐和甲苯在搅拌下加入三乙胺加热回流反应,减压蒸除溶剂,剩余物中加入正丁醇,加入硼氢化钠常温反应,减压蒸除正丁醇,剩余物中加入水,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合并正丁醇萃取液体,干燥,过滤,即可得到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的正丁醇溶液。
经过申请人改进之后,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产物中,其R型异构体的含量显著降低(由改进前的32%降为现在的2%以内),因而不需要进行手性拆分即可直接用作下一步反应的原料,大大简化了工艺,提高了收率。
N-[(3,4-二氢萘-1-基)甲基]-(S)-1-氮杂二环[2.2.2]辛烷-3-胺及其异构体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方达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4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