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尘器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4970.7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王崇江;于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宝海之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560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器 及其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智能扫地机器人已经在很多家庭中服役了,可以说,它们在家居清洁领域也算得上能够独当一面了。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困扰人们的是关于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回充问题。目前惯常采用的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回充技术,有多种技术原理,其中最主要的有红外线定位、蓝牙定位以及雷达定位3种。
红外线定位精度较高,但这种光线无法穿透物体,使得红外线只能够在视距范围内定位,一旦受到物体遮挡,基座与扫地机之间就会失去信号连接。因此,扫地机在布满灰尘的环境中工作,一些尘埃碎屑就很容易对机身上的红外线接收器产生干扰,导致扫地机回充失败。
超声波雷达定位,也就是仿生超声波定位技术,主要是通过反射式测距来定位物体,原理仿照现实中的蝙蝠。超声波雷达定位测距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而且制作成本较高,但相较红外线定位而言,对黑色物体和透明物体的分辨度比较精准。
蓝牙技术是通过测量型号的强度来定位,最大的优点就是设备体积小,易于集成在小型的智能设备当中。不足之处在于蓝牙器件和设备的造工成本都比较昂贵,而且对于复杂的空间环境,蓝牙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受噪声信号的干扰也比较大,因此真正运用在扫地机行业中的并不算多。
总体而言,扫地机器人回充失败,其实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扫地机找不到充电基座,另一种是扫地机找到充电基座但一直不能进行正常充电。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准确找到充电基座,并能确保正常充电的扫地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吸尘器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专利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本体及充电座;
所述本体上设有顶灯、第一信号接收灯、第二信号接收灯、驱动装置、接触片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发送指令给所述驱动装置以驱动所述本体旋转或沿直线运动;
所述充电座上设有灯架,所述灯架包括PCB板及挡块,所述PCB板上固设有第一信号发射灯和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充电弹片、识别灯;
所述顶灯设置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识别灯设置于所述充电座的顶部,所述顶灯的输入端与所述识别灯的输出端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灯的输出端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接收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的输出端无线通信连接,当所述本体进行充电时,所述接触片与所述充电弹片相抵接;所述灯架上形成使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灯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发射的信号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灯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平行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上设有收容所述灯架的收容部,所述挡块包括竖直部及与所述竖直部一体的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垂直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灯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对称设置于所述竖直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左右两端面在所述PCB板上的投影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灯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识别灯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灯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灯连接线的中心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设置为型,所述收容部两侧壁与所述水平部两端面分别形成第一光通道及第二光通道。
根据本发明专利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吸尘器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设吸尘器清扫模式工作电压V0,
预设吸尘器清扫模式下与充电座的安全距离S0,
将充电座接通电源适配器,
将本体启动清扫模式,
第一信号发射灯发射第一编码信号经灯架遮挡后形成第一信号带;
第二信号发射灯发射第二编码信号经灯架遮挡后形成第二信号带;
第一信号带与所述第二信号带之间形成叠加信号带,
控制器检测工作电压V及本体与充电座的距离S;
判断工作电压V与预设V0的大小及S与S0的大小;
当V≥V0,控制本体按照清扫模式运行;此时保持S>S0,
当V<V0,控制本体按照进入充电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检测模块、判断模块及控制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工作电压V及本体与充电座的距离S;
所述判断模块判断V与V0的大小及S与S0的大小;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本体的工作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宝海之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宝海之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4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