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漏播补种装置和马铃薯播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5669.8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然兵;连政国;郭雯雯;张还;尚书旗;刘志深;员玉良;潘志国;陈明东;倪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9/00 | 分类号: | A01C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补种 装置 播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播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马铃薯漏播时进行补种的马铃薯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播种机械的发展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支持,而“十二五”更是将“马铃薯主粮化”纳入国家规划中去,农业机械化马铃薯播种机械的研制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勺链式排种器是目前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的一种排种装置,其性能直接影响播种作业质量和效率。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采用切块薯种植,薯块形状、大小不一,使得种勺取种困难,容易产生漏种现象。目前解决漏播问题主要有:(1)优化勺链式排种器的结构和作业参数;(2)人工补种。前者可以降低漏播率,但改进后的排种器仍有7%左右的漏播率,后者不但增加了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还会因排种器运动速度快、人工补薯不及时造成漏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漏播补种装置和马铃薯播种装置,本发明可在马铃薯漏播时自动补种,其不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补种效率高、工作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马铃薯漏播补种装置,用于在马铃薯播种出现漏播时的补种,设置于马铃薯播种装置上,包括盛装有种薯的补种箱,以及可将补种箱中种薯导出至种沟的导薯单元,其中,补种箱的底部开设有可安装导薯单元的开口,导薯单元包括卡设补种箱底部开口设置的护薯板,护薯板内部形成导薯空间,护薯板与补种箱底部开口相接处形成种薯从补种箱进入至导薯空间内部的通道;护薯板的底部设置有可落下种薯的落薯通道;护薯板内部的导薯空间中设置有转盘,转盘的圆周均布有多个可从补种箱中导入单个种薯的补种座,转盘的中部设置有可驱动转盘转动的转轴,转轴穿设护薯板外连电机,以驱动转轴转动;转动转轴,转盘在转轴的作用下带动补种座转动,直至补种座中从落薯通道下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护薯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护薯板和第二护薯板,第一护薯板和第二护薯板相互扣合形成护薯板,第一护薯板和第二护薯板的顶部设置有可卡设在补种箱底部开口两侧面的扇形开口,第一护薯板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第一落薯片,第二护薯板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第二落薯片,第一落薯片和第二落薯片扣合形成落薯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护薯板与补种座之间的最大间隔为5mm,第二护薯板与补种座之间的最大间隔为5mm,以防止种薯从补种座与护薯板之间的间隙落下。
一种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方的排种单元,以及设置于排种单元后方的补种装置,排种单元包括有可盛装种薯的排种箱,以及可运送排种箱中种薯下落至种沟的链条,补种装置设置于排种箱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补种装置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铃薯漏播补种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排种单元上设置有可检测种薯漏播的检测件,检测件外连控制器,以将漏检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电连可驱动马铃薯补种装置中转轴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马铃薯漏播补种装置,其能在马铃薯漏播时起到补种作用,且该装置与马铃薯播种装置中的漏播检测单元均连接于同一控制器,检测更精准,补种效率更高。
2、本发明的马铃薯漏播补种装置,对马铃薯播种机适应性强,制造方便,结构简单、工作方便、功耗低、操作简单、效率高。
3、本发明的马铃薯播种装置,其降低了漏播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马铃薯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马铃薯补种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马铃薯补种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马铃薯补种装置的内剖图;
图5为导薯单元的内部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机架;2、排钟单元;3、补种箱;4、导薯单元;41、转轴;42、护薯板;421、第一护薯板;422、第二护薯板;43、落薯通道;431、第一落薯片;432、第二落薯片;44、补种座;45、转盘;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5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播种机
- 下一篇:一种方便在复杂地形进行使用的插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