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6644.X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颜;刘国平;刘健;赵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罗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D22/00;C04B28/0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早强型 超高 性能 混凝土 钢筋 混凝土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钢筋混凝土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便、可模性强、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造价低廉等优点,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使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于大跨化、轻型化,应用此类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使混凝土层的厚度减少,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面板存在同步变形,若超高性能混凝土极限拉伸应变小,将导致超高性能混凝土过早开裂,影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裂缝会造成渗水从而使钢结构锈蚀,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同时超高性能混凝土养护一般均采用高温蒸汽养护,其养护时间不小于48小时,养护时间较长,高温蒸养施工繁琐,蒸养时间久,费用高,蒸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质量难以控制;而对于交通流量大、封交引起的社会影响差的桥面结构路段,养护48小时将使交通组织难以实施,而这些路段通常要求在夜间7时内完成维修工作,这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有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简单,浇注的混凝土3小时抗压强度不低于 30MPa,适用于桥面结构的快速维修,施工后3~4小时即可开放交通,可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施工面板和钢筋混凝体结构本体,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本体包括钢筋骨架和浇注于所述钢筋骨架中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磨耗层,所述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由水泥、细掺料、骨料、外加剂、纤维和水复配而成,其具有如下性能:3h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28d极限抗拉应变不低于3000με。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优选地,所述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如下性能:28d抗弯拉强度不低于20MPa、28d抗折强度不低于30MPa、28d极限抗拉强度不低于8MPa。
优选地,所述钢筋骨架为多层叠加型钢筋组合结构,包括由纵筋组成的纵筋分布层和由横筋组成的横筋分布层,所述纵筋分布层和横筋分布层交叉呈钢筋网状结构,所述纵筋分布层位于所述横筋分布层的下方,所述纵筋和横筋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纵筋分布层和横筋分布层的交叉角度为75°~90°。
优选地,所述纵筋和横筋中的一部分为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施工面板上设置剪力钉,所述钢筋骨架与所述施工面板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剪力钉与所述施工面板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本体上方的加固区域表面设置铝合金钢板层,所述铝合金钢板层和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本体之间设置粘结剂层。
优选地,所述磨耗层的厚度为10~80mm,更优选10~30mm;所述钢筋混凝体结构本体的厚度为80~120mm,更优选80~100mm。
优选地,所述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包括原料及其体积百分比为:
其中,所述细掺料为粉煤灰、磨细矿渣、沸石粉、硅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骨料为粗砂、碎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外加剂为减水剂、消泡剂、增稠剂、早强剂、缓凝剂和减缩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纤维为聚丙烯纤维、碳纤维、钢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纤维的长径比为为30~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温蒸养养护时间长的问题,其3小时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养护时间短,尤其适用于桥面结构的快速维修,施工后3~4小时即可开放交通,可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本发明所述的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对极限拉伸应变提出明确要求,28天极限抗拉应变不低于3000με,此极限抗拉应变大于钢筋、钢板的屈服应变,因此早强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延展性能好,不易开裂,并且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施工面板能够协调变形,改善结构受力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罗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罗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6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