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嵌入式生物识别算法的图像感测器芯片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7047.9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4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欢;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曹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感测器 生物识别 介质层 芯片 数字信号 算法 生物识别模块 电路模块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像素模块 终端设备 嵌入式 区块 生物识别功能 生物特征识别 生物图像采集 电信号转换 光信号转换 格式处理 图像采集 预设格式 采集 输出 转换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嵌入式生物识别算法的图像感测器芯片及终端设备,图像感测器芯片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上设置有像素模块和电路模块;第二介质层上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像素模块用于实现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路模块包括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模拟电路部分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电路部分用于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格式处理以输出预设格式要求的数字信号;生物识别模块中至少设置有生物识别区块,生物识别区块根据其内置的生物识别算法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本发明提供的图像感测器芯片可以同时实现生物图像采集和生物识别功能,从而使得图像感测器芯片的功能更强大,安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嵌入式生物识别算法的图像感测器芯片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一大特征是个人身份的数字化和隐性化,如何准确鉴定一个人的身份,保护信息安全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社会问题。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兴起,人们对于安全方面的意识逐渐增强,智能终端不仅开机自动启动项、一些系统权限,还涉及到解锁、文件系统权限、隐私保密及安全支付等方面都需要用户管理,因此衍生出一系列的保安保密措施。
生物特征身份的鉴别技术是智能终端进行身份鉴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静脉、视网膜等)进行的身份认证技术或者利用后天形成的行为特征(如签名、笔迹、声音、步态等)进行的身份认证技术,与传统身份鉴定手段相比,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鉴定技术具有较多无法比拟的优点,包括不会遗忘或丢失,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可用等;特别是虹膜识别方面的优点更多更明显,正日益成为智能终端中的最亮功能点。
虽然虹膜识别已经开始进入智能终端,但是虹膜识别中需要解决两个难点问题是:一是虹膜图像的获取,二是虹膜识别的实现,这也是制约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虹膜识别技术更是如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嵌入式生物识别算法的图像感测器芯片及终端设备,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嵌入式生物识别算法的图像感测器芯片,集成了生物图像采集和生物识别功能,使得图像感测器芯片的功能更为强大,安全性更为提高。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嵌入式生物识别算法的图像感测器芯片,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上设置有像素模块和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铺设在所述像素模块的周边,所述电路模块和所述像素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介质层上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所述第二介质层上的生物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一介质层上的像素模块以及电路模块通过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像素模块用于实现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所述电路模块包括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所述模拟电路部分用于将所述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述数字电路部分用于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格式处理以输出预设格式要求的数字信号;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中至少设置有生物识别区块,所述生物识别区块中设置有预设的生物识别算法,所述生物识别区块用于根据其内置的预设的生物识别算法对所述电路模块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相应的生物特征识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层和所述第二介质层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模块中还设置有安全加密区块,所述安全加密区块用于对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进行安全加密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加密区块包括口令功能区、身份编号功能区和预设指定预留算法功能区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区。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加密区块中设置有安全加密算法,所述安全加密区块用于根据其内置的安全加密算法对所述生物识别模块实现安全加密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7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外场景分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多目标跟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