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烧室气道结构、燃烧室进气系统及内燃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7676.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廖勇;张斌;王腾;李刚;熊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龙礼妹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结构 系统 内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燃烧室气道结构、燃烧室进气系统及内燃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燃机通过进气道向燃烧室供应气体。由于内燃机在怠速工况下和小负荷工况下的进气量小,而进气道流通面积大,导致气体在进入燃烧室后流速很低,无法在燃烧室内形成强滚流。进而导致燃烧室内燃油燃烧缓慢和燃烧不充分,引起排放物和油耗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室气道结构,其能够提高怠速和小负荷工况下进入燃烧室的气体流速,提高燃烧室内的滚流比,进而提高怠速和小负荷工况下燃烧室内燃油燃烧速度和燃烧充分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燃烧室气道结构的燃烧室进气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燃烧室气道结构的内燃机。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燃烧室气道结构,包括:燃烧室;与燃烧室连通,用于在正常工况下向燃烧室导入气体的进气道;与燃烧室连通,用于导出燃烧室内气体的排气道;与进气道配合的进气门;与排气道配合的排气门;以及旁接于进气道,用于在怠速或低负荷工况下向燃烧室导入气体的旁通通道;其中,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气道的横截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旁通通道的出口的轴线与进气门的气门杆的轴线异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旁通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门的气门杆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预设平面与旁通通道的出口的轴线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旁通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道的出口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重合;预设平面与旁通通道的出口的轴线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旁通通道的出口被构造为当进气门打开至预设位置时,旁通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门的气门头部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预设平面与旁通通道的出口的轴线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进气门和排气门之间的夹角为25°-5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进气门和排气门之间的夹角为3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旁通通道的轴线为直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
沿旁通通道的轴线方向,旁通通道各处的横截面积相等。
燃烧室进气系统,包括空滤器、进气管、旁通管、节气门、控制阀以及上述任意一种燃烧室气道结构;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空滤器的出口和进气道的进口连接;节气门设置在进气管上;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空滤器的出口和旁通通道的进口连接;控制阀设置在旁通管上。
内燃机,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燃烧室气道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气道结构,在怠速或低负荷工况下,气体通过旁通通道被导入燃烧室。由于旁通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进气道的横截面积,因此使得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流速,进而在燃烧室内形成较强的滚流,提高燃烧室内的滚流比。如此,即可在不改变进气量的情况下提高怠速和小负荷工况下燃烧室内燃油燃烧速度和燃烧充分性,降低排放物的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进气系统,由于具备上述的燃烧室气道结构,因此也具备燃烧室内的滚流比高,燃烧室内燃油燃烧速度和燃烧充分性高,排放物量小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燃机,由于具备上述的燃烧室气道结构,因此也具备燃烧室内的滚流比高,燃烧室内燃油燃烧速度和燃烧充分性高,排放物量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气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气道结构中,旁通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门的气门杆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气道结构中,旁通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道的出口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室气道结构中,当进气门打开至预设位置时,旁通通道的出口和进气门的气门头部在预设平面上的投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7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移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小轿车生产线上的导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