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跨度圆形烟风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8119.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成新兴;李帅英;唐如意;吕晨峰;张国富;王婷婷;姚皓;黄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1/12 | 分类号: | F23J11/12;F23J13/00;F23C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度 圆形 风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风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跨度圆形烟风道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电站及其他工业设施中的锅炉常常设置圆形烟风道,以实现送风及排烟的目的。常规圆形烟风道的支吊架间距为6~9m,为支撑烟风道,支吊架处均设有烟风道支架,由此带来土建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圆形烟风道系统,该系统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大跨度圆形烟风道系统包括圆形烟风道本体、底部框架、第一套圈、第二套圈及若干加固肋,其中,第一套圈及第二套圈分别套接于圆形烟风道本体两端的外壁上,各加固肋均套接于圆形烟风道本体的外壁上,第一套圈、第二套圈及各加固肋均固定于底部框架上,且圆形烟风道本体的底部位于底部框架上,底部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吊架。
所述底部框架包括第一桁架、第二桁架、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及第五固定杆,其中,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一端底部的侧面及第二桁架一端底部的侧面相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另一端底部的侧面及第二桁架另一端底部的侧面相连接,第三固定杆竖立固定于第一固定杆上,第四固定杆竖立固定于第二固定杆上,第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固定杆的上端及第四固定杆的上端;
第一套圈的外壁与第一桁架一端的顶部、第三固定杆的顶部及第二桁架一端的顶部相连接,第二套圈的外壁与第一桁架另一端的顶部、第四固定杆及第二桁架另一端的顶部相连接,圆形烟风道本体的底部位于第五固定杆上;各加固肋的外周固定于第一桁架的顶部、第五固定杆及第二桁架的顶部上;支吊架设置于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的底部。
各加固肋平行且等间距分布。
第一固定杆底部的各支吊架等间距分布。
第二固定杆底部的各支吊架等间距分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大跨度圆形烟风道系统包括圆形烟风道本体、底部框架、第一套圈、第二套圈及若干加固肋,通过加固肋、第一套圈及第二套圈将圆形烟风道本体固定于底部框架上,再通过支吊架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圆形烟风道本体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烟风介质的传递,同时各支吊架之间的间距不受限制,从而降低支吊架的使用数量,减少投资成本及占地面积,使厂房布局更加合理美观,以燃煤电厂300MW机组中的一段20m长的烟道为例,减少投资成本约40万元,减少占地约160m2。
进一步,支吊架设置于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的底部,从而减少支吊架的使用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部框架、2为圆形烟风道本体、3为第一套圈、4为第二套圈、5为加固肋、6为第一固定杆、7为第二固定杆、8为第三固定杆、9为第四固定杆、10为支吊架、11为第五固定杆、12为第一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大跨度圆形烟风道系统包括圆形烟风道本体2、底部框架1、第一套圈3、第二套圈4及若干加固肋5,其中,第一套圈3及第二套圈4分别套接于圆形烟风道本体2两端的外壁上,各加固肋5均套接于圆形烟风道本体2的外壁上,第一套圈3、第二套圈4及各加固肋5均固定于底部框架1上,且圆形烟风道本体2的底部位于底部框架1上,底部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吊架10。
所述底部框架1包括第一桁架12、第二桁架、第一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7、第三固定杆8、第四固定杆9及第五固定杆11,其中,第一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12一端底部的侧面及第二桁架一端底部的侧面相连接,第二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桁架12另一端底部的侧面及第二桁架另一端底部的侧面相连接,第三固定杆8竖立固定于第一固定杆6上,第四固定杆9竖立固定于第二固定杆7上,第五固定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固定杆8的上端及第四固定杆9的上端;第一套圈3的外壁与第一桁架12一端的顶部、第三固定杆8的顶部及第二桁架一端的顶部相连接,第二套圈4的外壁与第一桁架12另一端的顶部、第四固定杆9及第二桁架另一端的顶部相连接,圆形烟风道本体2的底部位于第五固定杆11上;各加固肋5的外周固定于第一桁架12的顶部、第五固定杆11及第二桁架的顶部上;支吊架10设置于第一固定杆6及第二固定杆7的底部。
各加固肋5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第一固定杆6底部的各支吊架10等间距分布;第二固定杆7底部的各支吊架10等间距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81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用小型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烟气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