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9687.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8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婕;靳凤丹;石自伟;卢本乾;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4/8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13116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续京沙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三维 石墨 负载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的复合材料,其是一种氮的掺杂量为2.3~8.8%的石墨烯片层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自组装、形成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其颗粒尺寸为80~120nm的银颗粒均匀地分散在三维石墨烯表面且负载量为12~51%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以石墨纸为阳极,碳棒为阴极,浓硫酸为电解液,进行氧化剥离,制备出薄层氧化石墨烯材料;将乙二胺和硝酸银依次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通过一步水热反应,经干燥后得到。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在电催化过程中,该复合材料拥有的多孔结构,极大地增加了三相反应界面,从而提高了氧气的传质速度;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空气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无污染和高比能量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电池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是直接决定着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贵金属具有催化活性高、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且稳定性能好等诸多优良特性,其中银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催化剂材料,因为导电性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再加上相对铂、金钯等银成本较低。然而银纳米粒子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团聚,使催化活性大大降低。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蜂窝状结构的新型二维平面碳质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催化剂理想的支撑材料。但是由于石墨烯片层间很强的π-π相互作用使其极易发生堆叠和团聚,大大降低了石墨烯优异性质的发挥。三维石墨烯是由二维平面石墨烯单元通过自组装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高孔隙率、比表面积高、密度低和高导电性的特点,有效地克服了二维石墨烯容易团聚的缺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良好电催化性能的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是一种氮的掺杂量为2.3~8.8%的石墨烯片层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自组装、形成多孔的三维网状结构、其颗粒尺寸为80~120nm的银颗粒均匀地分散在三维石墨烯表面且负载量为12~51%的复合材料。
上述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以石墨纸为阳极,碳棒为阴极,浓硫酸(浓度98%)为电解液,在恒电流0.2A下将石墨纸进行氧化剥离;剥离24h后,用蒸馏水将电解液稀释10倍,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采用12000转/min的高速离心机分离并过滤;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过滤后的粉体至中性,在100Pa真空下50℃烘干,即得到氧化石墨烯粉体。
(2)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
按每100mL蒸馏水加入100~200mg氧化石墨烯粉体的比例,将步骤(1)的氧化石墨烯粉体加入到蒸馏水中,经超声分散60min后制成悬浮液;按乙二胺溶液与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2:10的比例,将乙二胺溶液加入上述悬浮液中,超声分散10min,再按硝酸银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21~1.69:1的比例,将硝酸银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于水热160~200℃下反应8~14h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最后将水热反应后得到的圆柱状石墨烯水凝胶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冻干后即得到氮的掺杂量为2.3~8.8%、银的负载量为12~51%的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的复合材料。
将银纳米颗粒负载在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导电性的氮掺杂三维石墨烯上形成复合材料,使二者之间产生新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掺氮后能够增加三维石墨烯结构中碳原子的电荷密度和不对称的自旋密度,使其催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同时纳米银颗粒均匀的铺在三维石墨烯表面,阻止了颗粒团聚,增大了电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三维石墨烯本身具有的三维网状结构,极大地增加了三相反应界面,从而提高了氧的气相传质速度,同时作为纳米银粒子的支撑材料,能够起到电子传递通道的作用,可以增大其电导率,从而减小氧化还原过程中严重的电化学极化,其催化活性会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9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品转运装置
- 下一篇:用于容纳工具或小零件的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