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花粉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9949.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宝宝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7606 陕西省延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花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花粉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果树,且其开花期较短,授粉不足将使果实变小,风味和品质变差,一般雌雄配比为8:1,如雌雄株花期相遇,天气正常,则风媒和虫媒可满足正常授粉的需要。有时雌雄株花期不遇或花期连续阴雨造成授粉不良,这时需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给予解决,传统的人工授粉方式为人工点授和人工喷粉,猕猴桃雌花开放后5天之内均可以授粉受精,但是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果实内的种子数和果个的大小逐渐下降,以花开放后1~2天的授粉效果最好,第4天授粉座果率降低;因而,把握住授粉时机尤为重要,而人工点授可操作时间短、用工多且生产成本偏高;此外,人工喷粉花粉用量大、成本较高,给果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所以,急需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用工少的授粉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猕猴桃花粉液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授粉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猕猴桃花粉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采摘雄株花朵;
步骤2:将步骤1中的花朵用筛网筛除花瓣和花丝,即得到花药;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花药平摊在牛皮纸上,自然晾干,待花药开裂即得到花粉;
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花粉添加到含有质量浓度为8%蔗糖的黄原胶溶液中,摇匀后即得到花粉液。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在步骤1中:采摘的花朵为初开放或者含苞待放的花朵。
在步骤2中:筛网的孔径为2mm~3mm。
在步骤4中:黄原胶溶液的浓度为0.03-0.05%。
在步骤4中:每毫升的黄原胶溶液中添加0.06g~0.1g的花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猕猴桃花粉液的制备方法,采摘雄花,筛除花瓣和花丝获得花药,将花药晾干开裂得到花粉,将花粉中加入一定量的黄原胶溶液得到花粉液,对猕猴桃雌花进行喷雾授粉,不仅花粉液的配制过程简单,易于操作,而且授粉效率高、成本低且坐果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猕猴桃花粉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采摘初开放或者含苞待放的雄株花朵;
步骤2:将步骤1中的花朵用孔径为2mm~3mm的筛网筛除花瓣和花丝,即得到花药;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花药平摊在牛皮纸上,自然晾干,待花药开裂即得到花粉;
步骤4:将步骤3中得到的花粉添加到质量浓度为0.03-0.05%的黄原胶溶液中,且黄原胶溶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8%的蔗糖;
其中,每毫升的黄原胶溶液中添加0.06g~0.1g的花粉。
实施例1
采摘初开放或者含苞待放的雄株花朵;
将花朵用孔径为2mm的筛网筛除花瓣和花丝,得到花药;
将花药平摊在牛皮纸上,自然晾干,待花药开裂后得到花粉;
将花粉添加到质量浓度为0.03%的黄原胶溶液中,且黄原胶溶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8%的蔗糖,其中,每毫升的黄原胶溶液中添加0.06g的花粉,摇匀后即得到花粉液。
实施例2
采摘初开放或者含苞待放的雄株花朵;
将花朵用孔径为3mm的筛网筛除花瓣和花丝,得到花药;
将花药平摊在牛皮纸上,自然晾干,待花药开裂后得到花粉;
将花粉添加到质量浓度为0.04%的黄原胶溶液中,且黄原胶溶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8%的蔗糖,其中,每毫升的黄原胶溶液中添加0.07g的花粉,摇匀后即得到花粉液。
实施例3
采摘初开放或者含苞待放的雄株花朵;
将花朵用孔径为2mm的筛网筛除花瓣和花丝,得到花药;
将花药平摊在牛皮纸上,自然晾干,待花药开裂后得到花粉;
将花粉添加到质量浓度为0.05%的黄原胶溶液中,且黄原胶溶液中含有质量浓度为8%的蔗糖,其中,每毫升的黄原胶溶液中添加0.08g的花粉,摇匀后即得到花粉液。
实施例4
采摘初开放或者含苞待放的雄株花朵;
将花朵用孔径为3mm的筛网筛除花瓣和花丝,得到花药;
将花药平摊在牛皮纸上,自然晾干,待花药开裂后得到花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宝宝,未经杨宝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9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