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源电路及磁共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1654.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关晓磊;夏翔;侯方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王程 |
地址: | 20180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磁共振 系统 电源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源电路,包括用于为磁共振系统内的有源器件供电的DC‑DC电源模块;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设电源,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至有源器件,DC‑DC电源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外部时钟信号,外部时钟信号的频率置于磁共振系统的射频接收线圈接收的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外。本发明的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源电路及磁共振系统,能够使该DC‑DC电源模块置于磁共振系统的磁体孔附近等强磁场环境,降低了强磁场对DC‑DC电源模块的影响,保证了DC‑DC电源模块在磁共振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并且,该电源电路能够节省能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源电路的集成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源电路及磁共振系统。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系统中,对于电子部件,如信号链中任意环节的电子部件(射频接收机,射频波形小信号发生电路,时钟分配电路等)、控制部件、射频监控部件、外围辅助设备(人机交互类,系统状态监控类)都要用到大规模数字逻辑电路,如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MCU (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由于磁共振系统中信号接收链路的灵敏度极高,对射频干扰极其敏感,因此当含有磁芯感性元件的DC-DC电源模块应用于磁共振系统的扫描间时,DC-DC电源模块产生的干扰信号容易被接收线圈接收,并在图像中体现为伪影,影响该磁共振系统的成像质量。因而,通常不会将DC-DC 电源模块应用于磁共振系统中,而是采用线性电源器件对磁共振系统中的有源器件进行供电。但线性电源的存在功率浪费,能耗较大;且使用线性电源供电时,还需采用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源电路及磁共振系统,提高磁共振系统中DC-DC电源模块的抗干扰性能,节省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磁共振系统的电源电路,包括用于为磁共振系统内的有源器件供电的DC-DC电源模块;
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设电源,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有源器件,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外部时钟信号,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频率置于所述磁共振系统的射频接收线圈产生的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电源模块包含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空芯电感器或非磁芯电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电源模块还包括开关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续流二极管;
所述开关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开关管的栅极作为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外部时钟信号,所述开关管的漏极串联所述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作为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电感和所述开关管的漏极的公共端,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感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感器串联设置;
串联的多个所述电感器并排设置,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电感器的输入端之间相差18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置于所述外设电源与所述DC-DC电源模块之间的线性电源模块;
所述线性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外设电源,所述线性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1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