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TPM2.0的密钥迁移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2392.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曹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3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tpm2 密钥 迁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vTPM2.0的密钥迁移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将待迁移vTPM2.0的虚拟存储密钥发送至目标物理平台;在将待迁移vTPM2.0的虚拟存储密钥发送至目标物理平台的同时,在目标物理平台生成虚拟平台密钥及虚拟背书密钥;并将所述虚拟平台密钥的公钥、所述虚拟背书密钥的公钥、与物理TPM芯片的平台密钥证书及背书密钥证书发送至证书管理中心,以申请vTPM的虚拟背书密钥证书及虚拟平台密钥证书,用于生成证书链,最后将生成的证书链保存。提高了vTPM2.0的迁移效率,有效的解决了虚拟平台密钥及虚拟背书密钥无法与物理TPM绑定的问题,提高了vTPM的可信性,以及可信报告的可追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可信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vTPM2.0的密钥迁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木马程序以及骇客的入侵,保密资料(敏感数据)的外泄风险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保密资料的安全性,避免用户遭受损失,一系列加强防止资料外泄的机制应用而生。
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可信计算组织)基于跨平台和操作环境制定了可信计算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提出TPM(Trusted Platform Module,可信平台模块)规范。TPM芯片即为符合TPM规范的安全芯片,内置了密码学功能,具有产生加解密密钥的功能、能够高速的对资料进行加密和解密、以及充当保护BIOS和操作系统不被修改的辅助处理器,可有效地防止对BIOS和系统的非法篡改。TPM芯片的密钥体系中包括PK(Platform Key,平台密钥)、EK(Endorsement Key,背书密钥)、SK(Storage Key,存储密钥)三种根密钥,PK、EK属于公钥密码体制,用于远程可信证明,SK属于对称密码体制,用于可信存储。可信证明是指使用PK或EK对可信度量结果进行签名,提交给求证者,可信存储是指为虚拟机提供安全加解密功能。
在云计算时代,虚拟技术迅猛发展。通常多个虚拟机运行在同一物理平台上,需虚拟化实现TPM,向虚拟机提供与物理TPM芯片无差别的可信服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虚拟机存在向不同物理平台迁移的需求,此时,与之绑定的vTPM(virtualizing TPM,虚拟TPM)应一起迁移至目标物理平台,实现可信服务的不间断。
现有技术中的vTPM在迁移时,通常将vTPM的密钥整体迁移到目标物理平台上,即将vPK(virtualizing Platform Key,虚拟平台密钥)、vEK(virtualizing EndorsementKey,虚拟背书密钥)及vSK(virtulizing Storage Key,虚拟存储密钥)迁移到目标物理平台。但是,如果由于vPK与vEK需要迁移,便不能与物理TPM芯片进行绑定,所以其自身可信性缺少保障;另外,由于vPK与vEK属于公钥密码体系,需与证书配套使用,未与物理TPM芯片的证书绑定的vPK与vEK无法形成证书链,可信报告不具备可追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TPM2.0的密钥迁移方法及装置,以提高vTPM2.0的密钥迁移的效率与可信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vTPM2.0的密钥迁移方法,包括:
将待迁移vTPM2.0的虚拟存储密钥发送至目标物理平台;
当检测到将待迁移vTPM2.0的虚拟存储密钥发送至目标物理平台的指令时,在所述目标物理平台生成虚拟平台密钥及虚拟背书密钥;
将所述虚拟平台密钥的公钥、所述虚拟背书密钥的公钥、物理TPM芯片的平台密钥证书及背书密钥证书发送至证书管理中心,以申请所述vTPM的虚拟背书密钥证书及虚拟平台密钥证书,用于生成所述目标物理平台的证书链,并保存生成的证书链。
可选的,在所述将待迁移vTPM2.0的虚拟存储密钥发送至目标物理平台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下一篇:挂壁式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