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基己酸致高凝血状态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2492.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8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井健;杜震环;高友鹤;韩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97 | 分类号: | A61K31/197;A6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己酸 凝血 状态 动物 模型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己酸致高凝血状态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采用氨基己酸对大鼠进行两次灌胃处理,在2~12小时期间,即可形成高凝血状态动物模型,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高凝血状态持续时间长。本发明构建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高凝血状态持续时间长。本发明成功建立了基于氨基己酸药物的大鼠高凝血状态动物模型,可以为相关于大鼠高凝血状态研究奠定基础,是一类新型的大鼠高凝血状态动物模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基己酸致高凝血状态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实验动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高凝血状态又被称作血栓前状态,是指机体呈现出的血液凝固倾向增高的状态。通常认为,高凝血状态的出现与凝血系统凝血机能严重异常有关,原因复杂多样。也有观点认为,高凝血状态可以分为遗传性高凝血状态和获得性高凝血状态。遗传性高凝血症是由于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而导致血栓,发病年龄较低,并且血栓形成的部位比较特殊。就一般病理性分布而言,获得性高凝血状态的发病范围更为广泛。获得性高凝血状态是基于后天因素诱发形成的血液凝固倾向增高的状态。也有观点认为,高凝血状态是很多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其变化反映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受刺激;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或功能亢进;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抗凝因子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纤溶因子含量减少或功能减弱;血液粘度增高或血流减慢(王鸿利,宋善俊.分子标志物在诊断血栓前状态的意义.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5,18(2):68-72;Piatek C,O’Connell CL,Liebman HA.Treating venous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ancer.Expert Rev Hematol.2012,5(2):201-209;Lyman GH,Khorana AA,Falanga A,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Oncology.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guideline:recommendations for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Clin Oncol.2007,25:5490-505;Khorana AA.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prognosisin cancer.Thromb Res.2010,125(6):490-493;Barbosa M.What is the best treatmentfor a cancer patient with thrombosis Clin Med Insights Oncol.2014,8:49-55.)。
多种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糖尿病、肾脏综合症等诸多疾病过程也会伴随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因子和促凝血蛋白水平增高而催生高凝血状态的形成。一些正常的生理过程,如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则可通过影响促凝因子的浓度、活力、半衰期而改变凝血平衡,通过加剧凝血或促进凝血蔓延,诱发高凝血状态的形成(Herzog E,Kaspereit F,Krege W,et al.Correlation of coagulation markers and 4F-PCC-mediated reversal of rivaroxaban in a rabbit model of acutebleeding.Thrombosis Research,2015,135(3):554-560;Geddings JE,Mackman N.Tumor-derived tissue factor-positive microparticles and 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patients.Blood.2013,122:1873-18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