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癣的洗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2807.5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建 |
主分类号: | A61K36/758 | 分类号: | A61K36/758;A61P17/00;A61P31/10;A61K31/192;A61K31/60;A61K33/0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1501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治疗皮癣的洗剂,属于中草药及其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癣病是由皮霉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皮癣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分为头癣、手癣、足癣、股癣、甲癣、体癣等。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红斑块,越搔皮肤越发红痒,患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皮肤癣的症状可单发,也可数片,并互相融合,癣患处经常出现在出汗较多的地方,如脚部、大腿内侧等,亦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发生于面部者较少,且表现常不典型。日久皮损可变暗红,其上有细薄鳞屑,局部可有色素沉着。患者常有瘙痒,由于搔抓,局部皮肤呈苔藓样变化。皮肤癣是由于受到真菌感染而引发,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 趾) 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偶可累及深部组织,引起深部感染。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皮癣病”的临床特征是: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鳞屑易被刮除,下面露出淡红色半透明薄膜,再轻刮之,可见筛状如露水珠样的出血,分别称为“薄膜现象”和“露滴现象”。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
治疗皮肤性疾病的药物中,洗剂是常见药物剂型之一,用法通常用涂抹、坐洗、浸洗等不同的方式,但是无一例外是药物浓度比较高,一般坐洗浸洗的水与生药的比例也在50倍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癣的洗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皮癣的洗剂,所用原料药物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苦参50-70份,防风50-70份,蛇床子50-70份,荆芥50-70份,赤芍50-70份,川椒50-70份,白鲜皮50-70份,鹤虱18-22份,皂角50-70份,大风子25-35份,黄柏50-70份,地肤子50-70份,蜂房25-35份,大黄30-40份,蝉蜕30-40份,土槿皮30-40份,甘草30-4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皮癣的洗剂,所用原料药物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苦参60份,防风60份,蛇床子60份,荆芥60份,赤芍60份,川椒60份,白鲜皮60份,鹤虱20份,皂角60份,大风子30份,黄柏60份,地肤子60份,蜂房30份,大黄36份,蝉蜕36份,土槿皮36份,甘草36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皮癣的洗剂,所用原料药物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
苦参55份,防风55份,蛇床子55份,荆芥55份,赤芍55份,川椒55份,白鲜皮55份,鹤虱20份,皂角55份,大风子30份,黄柏55份,地肤子55份,蜂房30份,大黄33份,蝉蜕33份,土槿皮33份,甘草33份。
进一步的,上述洗剂的原料药物还包括升华硫30-40份,苯甲酸30-40份,水杨酸30-4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的洗剂是采用以上原料粉碎后,加水在50-70℃条件下回流萃取4-8小时后,离心过滤得到的溶液,加水量为药物总质量的150-200倍。使用时,用凉开水稀释5-10倍,浸泡病灶部位25-40min,后用凉开水冲洗干净。
方中所用药物功效如下:
苦参: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防风: 性味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归脾、肾经。燥湿杀虫;祛风止痒。主寒湿带下,阴痒肿痛,风湿痹痛,湿疮疥癣。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主麻疹;痈肿;疮疥。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
川椒:性味辛、麻,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外治湿疹,阴痒。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归脾,肺,小肠,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鹤虱:味苦,辛,性平,小毒;归脾,胃,大肠经;杀虫消积。
皂角:性温,味辛、咸。有小毒。归肺经、大肠经。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
大风子:味辛、热,有毒。归肝经。燥湿杀虫。用于疥疮,皮癣,麻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建,未经李永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消炎解毒的含酒精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