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2834.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2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韦在凤;袁双玲;姚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规 铜线 制作 成型 绕组 绕线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
背景技术
使用圆导线进行绕组制作时,一般绕制成松散状绕组,即为散嵌绕组。随着交流牵引电机技术的发展,由于电机的结构紧凑,功率越来越大,对电机槽满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引电机绕组常使用扁铜线制造成型硬绕组外,现在也逐渐有电机需要用圆导线制造成成型硬绕组。
由于圆导线制造及绕组制造工艺的限制,每个电机铁心槽需要圆导线绕制成需要的匝数,在槽的宽度和高度上均有较多匝数的圆导线,且后续需要对线匝进行固化成型处理。因此,在绕组绕制时需要使圆导线排列整齐,否则满足不了后续成型绕组的尺寸要求。
现有多层绕组在绕制时,如大线规圆铜线绕制成成型绕组,为保证线圈直线边尺寸及线匝排列整齐,需要在线圈绕制过程中,在线圈两端端部进行线圈换层(层与层直接爬坡)。而为保证线圈在端部可较好换位(或换层),就需要先确保线匝排列无间隙,且端部换位是过渡圆弧一致。
目前绕线模为两端封闭,线圈端部操作空间极小,对端部换层整形操作极为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保证线圈直线边截面尺寸外,专门设计端部换层整形槽,可极大的增加整形操作空间,确保线圈尺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模芯,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中至少一个开设有贯穿其外表面和内端面的整形槽。
优选的,压板为长方体,所述整形槽贯穿压板的外端面和内端面。
优选的,所述整形槽连通于压板的外侧面。
优选的,所述整形槽沿缠绕线圈的切向设置。
优选的,压板的内端面开设有用于同所述模芯定位配合的长槽,所述整形槽垂直于所述长槽。
优选的,所述整形槽为直线形状。
优选的,所述整形槽、的数量为一个。
优选的,所述整形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开设在同一块压板的不同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均开设有所述整形槽。
优选的,多个所述整形槽分别开设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不同对应位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在其原本封闭的压板上设计专门整形槽,在使用时可供整形工具(如整形棒)穿过,保证线圈端部整形操作空间,降低线圈绕制换层位置操作难度,确保线圈尺寸。本方案尤其适用于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但是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中小线规或扁导线制作绕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压板,2为第二压板,3为模芯,4为整形槽,5为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线规圆铜线制作成型绕组的绕线模,保证线圈直线边截面尺寸外,专门设计端部换层整形槽,可极大的增加整形操作空间,确保线圈尺寸。
为了便于理解,现将本方案涉及到的术语解释如下:
成型硬绕组:绕制后需进行固化,固定形状后才能嵌入铁心槽的绕组;
换位:多层导线绕制,需在不同层之间进行过渡。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