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滴定实验用放置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3417.X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焦雪;刘婉颐;吴迪;袁泽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9/00 | 分类号: | B01L9/00;B01L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定 实验 放置 | ||
本方案公开了化学实验装置领域的一种滴定实验用放置架,包括固定夹、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有放置框,放置框包括至少两根水平放置的横梁,相邻横梁间连接有纵梁;固定夹包括滑块,滑块与横梁、纵梁滑动连接;滑块上设有用于固定移液管的移液夹和用于固定滴定管的试管夹;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能放置3个锥形瓶的放置盘。本方案通过设置放置框、固定夹和放置盘,解决了现有技术进行连续性滴定实验时,需要不断取、放实验仪器,导致实验效率低以及实验仪器容易受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实验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滴定实验用放置架。
背景技术
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其在化学实验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等。做滴定实验时,需要使用到较多的实验仪器,如移液管、滴定管、锥形瓶和铁架台等;在实验过程中,一般是将锥形瓶放置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再将相应的滴定管通过滑块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撑杆上进行操作,而移液管等仪器需要使用另外的试管架进行放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次实验都需要对试验仪器进行重新收集和整理;当多个实验连续操作时,需要不断对铁架台上的仪器进行更换,由于实验仪器多为分开摆放的,导致取、放仪器都需要耗费较多时间,这样不仅致使实验进度延缓,同时在仪器的取、放过程中,容易导致仪器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滴定实验用放置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铁架台在进行连续实验时,需要不断取、放仪器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滴定实验用放置架,包括固定夹、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有放置框,放置框包括至少两根水平放置的横梁,相邻横梁间连接有纵梁;固定夹包括滑块,滑块与横梁、纵梁滑动连接;滑块上设有用于固定移液管的移液夹和用于固定滴定管的试管夹;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能放置3个锥形瓶的放置盘。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滴定实验时,将需要使用的锥形瓶放置在放置盘内,再在放置框上放置多个固定夹,利用固定夹上的试管夹和移液夹将滴定管和移液管固定;然后通过移动滑块控制滴定管或移液管移动,通过滴定管或移液管向锥形瓶内滴加需要的剂量,从而完成滴定实验;由于固定夹上设有用于固定移液管和滴定管的移液夹和试管夹,单个固定夹即可实现对滴定管和移液管的控制,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实验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平行实验,然后取结果的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放置盘中至少可以放置3个锥形瓶,可以通过移动滑块实现移液管和滴定管对3个锥形瓶滴加所需物质剂量的添加,避免了现有技术在完成对一个锥形瓶进行滴加后,需要将该锥形瓶取走,再将另外的锥形瓶取过来进行滴加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试验效率。
当进行连续性滴定实验时,由于滑块与横梁、纵梁滑动连接,通过移动滑块使其在横梁和纵梁上滑动将使用过的移液管和滴定管移动到一旁,再通过滑块将另外的固定夹滑动至即将实验的放置盘的上方,使用移液管或滴定管对下方的锥形瓶滴加物质完成实验。通过横梁、纵梁、以及固定夹的设置,以及其相互配合使用;避免了一次实验需要拿走并取来一批实验仪器的问题,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同时由于仪器搬动的减少,降低了仪器受损的概率。
进一步,所述横梁与纵梁的交接处设有放置所述滑块的缺口,滑块的下端面设有“十”字形的滑槽,滑槽与所述横梁、纵梁滑动连接。横梁与纵梁的交接处设有放置所述滑块的缺口且滑块的下端面为“十”字形的滑槽,当需要使滑块在横梁与纵梁间进行切换时,将滑块滑动至缺口位置,利用滑块下端面设置的“十”字形滑槽即可快速实现滑块在横梁与纵梁间的切换。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凹卯,所述放置盘的底部设有与凹卯滑动连接的凸榫。通过底座上设置凹卯,在放置盘的底部设置凸榫,使放置盘得以实现在底座上的滑动,通过滑动放置盘,能使放置盘内的锥形瓶与上方的滴定管和移液管进行更好的配合,有利于滴定实验的进行;同时,放置盘和底座间的滑动连接使放置盘在底座上更加稳定,有助于避免放置盘晃动;另外,在进行连续性滴定实验时,更换实验时,通过滑动放置盘控制多个放置盘的位置,有利于下一个实验的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科大学,未经遵义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34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色垃圾能量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