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4006.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6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梁舒展;张黎鸿;林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散热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柜体、电器模块及散热驱动单元;所述柜体下部相对设有侧向进风口和侧向出风口,所述柜体上部设有开口;所述电器模块位于侧向进风口与侧向出风口之间,所述电器模块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将柜体侧向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柜体侧向出风口;所述散热驱动单元装设于柜体上部内侧;所述散热驱动单元的进风口与电器模块及柜体的侧向出风口之间共同形成上部进风通道;所述散热驱动单元的出风口与柜体上部的开口之间形成上部出风通道。本发明的充电桩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散热效率高,适用性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桩设备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充电桩一体机的散热通常是在一个门板上设置风扇结构,另一个相对的门板上设置进风孔,在散热时,通过风扇的运转,将一体机内的热量抽至外界。此时冷风经过的路径是,由进风孔进入,经过充电桩一体机内的电器模块,而后被另一侧的风扇结构抽送至外界。但采用如此散热结构进行散热的时候,受限于风扇结构的功率、风扇数量或者出风孔的结构,热量通常不能被及时的抽出,从而容易累积在出风侧,从而影响散热效果,且装设风扇需要充电桩一体机内单独留出空间,使得充电桩的体积往往较为庞大,限制了充电桩的适用范围,因此现有的充电桩的散热结构仍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效率高的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柜体、电器模块及散热驱动单元;所述柜体下部相对设有侧向进风口和侧向出风口,所述柜体上部设有开口;
所述电器模块位于侧向进风口与侧向出风口之间,所述电器模块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将柜体侧向进风口的风引导至柜体侧向出风口;
所述散热驱动单元装设于柜体上部内侧;所述散热驱动单元的进风口与电器模块及柜体的侧向出风口之间共同形成上部进风通道;所述散热驱动单元的出风口与柜体上部的开口之间形成上部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上部还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用于遮挡柜体上部的开口,所述顶盖与柜体上部之间的间隙形成顶部出风口,所述顶部出风口用于排出上部出风通道内的散热风。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驱动单元包括风机和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自风机的底部向所述的顶部出风口延伸;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电器模块及柜体的侧向出风口之间共同形成上部进风通道,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导流板及柜体上部的开口之间共同形成上部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自上而下向柜体的侧向进风口所在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上部出风通道的风向平行。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离框,所述隔离框夹设于柜体侧向出风口与电器模块之间并构成所述上部进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框底部设有引导板;所述侧向进风口和侧向出风口均为百叶窗式条形孔,所述百叶窗式条形孔均自上而下向柜体外倾斜;所述引导板自上而下向柜体侧向出风口的百叶窗式条形孔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电器模块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电器模块立式装设于柜体侧向进风口与柜体侧向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器模块内的散热风扇位于电器模块中靠近柜体侧向进风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装设于电器模块与柜体的侧向出风口之间并用于检测出风口的温度反馈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散热驱动单元电连接并用于当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值达到设定值时控制散热驱动单元启动。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华恒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4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