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6659.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万金林;曲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金林;曲广生 |
主分类号: | F03D9/37 | 分类号: | F03D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3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233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风速 空气 流量 缺损 增压 风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领域的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风光能与空气能做能源进行发电的多元一体化风洞发电系统中应用的,并且可以增值风洞发电系统中若干内置风力发电机一体化效应的增压风斗。属于空气换气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共知现有的各种换气扇、排风扇、通风管道等不具有弹性伸缩自由体的活动功能和东西南北风向的招风功能,以及活动摇头的强吸食风力和空气功能,均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1、现有换气扇:为固定式通风装置,只能用扇内的叶片在固定的方向进行缓慢换气,为被动的空气换气装置,不具有本发明功能。
2、现有排风扇:虽然具有大功率向外排风功能,并能达到一定的风量和空气的排出,但不具有向内充气和强吸食风力及空气功能,也不具有本发明功能。
3、通风管道:占地方,投资大,同样为被动的空气换气装置,不具有本发明功能。以上诸多缺点和不足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各种空气换气装置的缺陷,并可以提高一种采用风光能与空气能做能源进行发电的多元一体化风洞发电系统中若干内置风力发电机一体化效应。
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具体结构包括:自动进气阀门、阀门活动栓、圆柱状凸型合体、阀门凹槽型合体、风斗底板、固定圈、弹性伸缩自由体、固定活动A轴、固定活动B轴、东西风向推拉杆、南北风向推拉杆。
自动进气阀门设置在整个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底部,自动进气阀门由阀门活动栓固定,在自动进气阀门的下端装置有阀门凹槽型合体;并在风斗底板下端装置有与阀门凹槽型合体相配合的圆柱状凸型合体;当出风和空气时,阀门凹槽型合体与圆柱状凸型合体能够有效的合二为一,从而有效地阻止出风和空气。
为使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能够自由活动,由弹性伸缩自由体支撑着固定圈;再由固定圈定型为大小口径,便于自然风量和空气进入;在固定圈圈体上装置有固定活动A轴和固定活动B轴;在固定活动A轴上连接有东西风向推拉杆;在固定活动B轴上连接有南北风向推拉杆;东西风向推拉杆和南北风向推拉杆为对称装置。
其中,弹性伸缩自由体为弹性软体结构,由弹簧圈包覆橡胶材料或软塑料形成了固定圈,具有推动和拉动的活动功能。弹性伸缩自由体在风洞、风管、空气管道上面的高度一般为0.4~0.6米,太短了不易活动,太高了活动不稳定;固定圈口径大小一般为风洞、风管、空气管道口径的1/8~1/10;该弹性伸缩自由体具有方便、灵活、实用的功能。
本发明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其优点及功效在于:具有弹性伸缩自由体的活动功能和东西南北风向的招风功能,以及具有活动摇头能强,并能向风洞、风管、空气管道内及室内充气和强吸食风力及空气功能。当出风和空气时,阀门凹槽型合体与圆柱状凸型合体能够有效的合二为一,从而有效地阻止出风和空气的功能,阻挡出风和空气流量达99%;当进风和空气时,只需用二级风的推力或吸力就能从圆柱状凸型合体上推开阀门凹槽型合体,并能够自由进风和空气,完全可以达到所需的最佳风量和空气量,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风洞、风管、空气管道和室内气体及风量的补充。极其完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的结构图。
图中具体标号如下:
11、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 12、自动进气阀门;
26、阀门活动栓; 27、阀门凹槽型合体;
28、风斗底板; 29、圆柱状凸型合体;
30、弹性伸缩自由体; 31、固定圈;
32、固定活动A轴;33、固定活动B轴;
34、东西风向推拉杆; 35、南北风向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活动式风速与空气流量缺损增压风斗(11),具体结构包括:自动进气阀门(12)、阀门活动栓(26)、圆柱状凸型合体(29)、阀门凹槽型合体(27)、风斗底板(28)、固定圈(31)、弹性伸缩自由体(30)、固定活动A轴(32)、固定活动B轴(33)、东西风向推拉杆(34)、南北风向推拉杆(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金林;曲广生,未经万金林;曲广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6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