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动栅极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微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7246.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1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波;高文迪;蒋庄德;李支康;赵玉龙;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栅极 场效应 晶体管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可动栅极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微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100)晶面单晶硅作为P型Si基底(13),(011)晶向作为导电沟道(11)电流方向;在P型Si基底(13)上部分区域注入磷离子,形成源极(9)、漏极(10)的阵列,在源极(9)、漏极(10)的阵列中间区域注入磷离子,形成预先导通的导电沟道(11),P型Si基底(13)部分区域采用局部硼离子注入,形成P+电极(3);
B)将需要制备的探针(2)下方的P型Si基底(13)区域刻蚀透;
C)在P型Si基底(13)上热氧生成 SiO2 绝缘层(12),然后光刻SiO2绝缘层(12),形成源极(9)、漏极(10)引线的图形窗口,然后进行金属引线的沉积,完成源极(9)、漏极(10)和P+电极(3)的金属引线(14);同时对P型Si基底(13)的下表面也进行金属溅射,形成基底电极(15);
D)在SiO2绝缘层(12)和金属引线(14)上再沉积一层SiO2;
E)对SiO2绝缘层(12)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对SiO2绝缘层(12)下方源极(9)、漏极(10)及P+电极(3)的金属引线(14)的焊盘区域进行刻蚀开窗口,最后对位于可动栅极结构下方的SiO2绝缘层(12)进行刻蚀,使得SiO2绝缘层(12)生成一个台阶,利用这个台阶的高度来控制所需的空气间隙厚度大小Zgap;
F)取另一块多晶硅(16),将步骤E)获得的SiO2绝缘层(12)上表面与多晶硅下表面进行键合;
G)对多晶硅(16)部分区域进行硼离子重掺杂形成工作栅极阵列(5),之后进行工作栅极阵列(5)的金属层(17)的沉积和图形化;
H)进行多晶硅(16)的刻蚀,在前部刻蚀出探针(2)的图形;
I)再对工作栅极阵列(5)、平衡栅极阵列(4)、阵列通孔(8)和四个直梁(6)的图形进行刻蚀,完成可动结构的全部图形化,
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动栅极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微力传感器,包括四根直梁(6),直梁(6)一端支撑中间质量块(1),直梁(6)另一端固定在边框(7)上,边框(7)下方与p型Si基底(13)上方的SiO2绝缘层(12)接触;中间质量块(1)前端设置有一个凸起的探针(2),中间质量块(1)前后布置有平衡栅极阵列(4)和工作栅极阵列(5),平衡栅极阵列(4)和工作栅极阵列(5)相对中间质量块(1)的中心偏移Doff的距离,平衡栅极阵列(4)和工作栅极阵列(5)形成可动栅极结构,中间质量块(1)、直梁(6)、探针(2)与SiO2绝缘层(12)不接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空气间隙,厚度为Zgap;p型Si基底(13)中部分区域经磷离子重掺杂形成N+型的源极(9)与漏极(10),源极(9)与漏极(10)之间的区域经磷离子掺杂形成N型的导电沟道(11),部分区域经硼离子重掺形成P+电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动栅极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微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质量块(1)长1000μm-2000μm,宽500μm-2000μm,厚度尺寸与直梁(6)厚度一致,为5μm-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动栅极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微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栅极阵列(4)和工作栅极阵列(5)相对中间质量块(1)中心对称布置;平衡栅极阵列(4)、工作栅极阵列(5)中单个栅极的长度为2μm-5μm、宽度为10μm-30μm,两个栅极之间间隔为2μm-5μm,厚度与中间质量块(1)厚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动栅极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微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针(2)与中间质量块(1)下表面共面,厚度小于或等于中间质量块(1)的厚度,沿长度方向采用阶梯状结构或者使用通直结构,长度为50μm-200μm,尖端处宽度为1μm-5μm,厚度为1μm-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72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