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雾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7686.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刚;吴武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徐朝荣,马簪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尤其涉及一种防雾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雨天时空气湿度大,车窗玻璃或车灯表面起雾现象很普遍。起雾往往是在车窗玻璃或车灯塑料表面上结薄薄一层水汽,这和人们生活中很多情形相类似,例如:在冬天,戴眼镜的朋友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镜面上立即就会结上一层雾汽,还有在温室玻璃窗上也会结霜或内部有水汽等,车窗和车灯起雾是一种自然现象。起雾严重会影响玻璃和塑料的透光率,这将影响行车安全。起雾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湿度过高,一个是温度过低,两者缺一不可。
解决起雾问题,最初的方法是在物体表面喷涂表面活性剂,能够短时间阻止形成雾气,但因为表面活性剂还是属于小分子物质,使用一段时间就要重新涂覆,不具有长效性。目前,主流是采取在材料表面进行涂覆树脂涂层处理,通过光、热作用固化后形成致密的图层,具有相对长久的使用稳定性。一般思路是可以采取对材料表面进行疏水或亲水处理。
但是,现有的涂料存在以下缺陷:
(1)疏水涂层的特点是水汽附着到基材表面时形成水滴,可随材料的倾斜或震动流失,但水滴的形成会造成光的散射,反而更会恶化视野,存在安全隐患,不适用于汽车玻璃或汽车灯的处理;
(2)采取亲水材料对基材表面进行涂覆时,当水汽附着到表面时能够很快的被吸附展开,形成完整连续的水膜,不影响光线的投射,也不会产生散射,也就相应解决了起雾问题,但是又普遍存在使用持久性不佳及出现流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雾涂料,该防雾涂料通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提供涂料的亲水性,并通过异氰酸酯来固化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交联成体型结构,提高树脂的硬度和附着力,从而实现产品防雾的持久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防雾涂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雾涂料,其是由如下以质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防雾涂料是由如下以质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防雾涂料是由如下以质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为封闭型异氰酸酯,所述封闭型异氰酸酯为封闭型HDI、封闭型IPDI、封闭型MDI或封闭型TDI固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或三亚乙基三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或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防雾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备料步骤:按配比称量所需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催化剂、纳米二氧化硅和溶剂,备用;
一次混合步骤: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溶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一次混合物料;
二次混合步骤:将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加入一次混合物料中,搅拌均匀,得到二次混合物料;
三次混合步骤:将催化剂加入二次混合物料,搅拌均匀,得到防雾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混合步骤中,搅拌速度为600r/min-800r/min,搅拌时间为12-18min。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混合步骤中,搅拌速度为300r/min-500r/min,搅拌时间为25-35min。
进一步地,所述三次混合步骤中,搅拌速度为400r/min-600r/min,搅拌时间为6-12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防雾涂料通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提供涂料的亲水性,并通过异氰酸酯来固化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交联成体型结构,提高树脂的硬度和附着力,从而实现产品防雾的持久性;
2、本发明防雾涂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防雾涂料,其是由如下以质量份计的组分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7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