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8176.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4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兰红波;钱垒;赵佳伟;邹淑亭;周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12 | 分类号: | B29C64/112;B29C64/227;B29C64/209;B22F3/115;B28B1/00;B33Y1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场 驱动 喷射 沉积 打印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其突破了现有材料喷射沉积3D打印在打印材料、接收衬底、分辨率等方面的限制,尤其是结合多喷头技术,能够实现多尺度多材料结构一体化3D打印,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二维工作台,二维工作台上设置打印平台,接收衬底吸附设置于打印平台上,所述接收衬底上方对应设置喷射单元,所述喷射单元与Z向工作台连接;所述喷射单元包括电场生成电极和打印喷头,所述打印喷头设置于电场生成电极所形成的电场区域;所述电场生成电极与高压脉冲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打印喷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喷嘴和储料筒,所述储料筒分别与背压控制单元、打印材料供给单元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和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场驱动喷射沉积3D打印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喷射沉积3D打印是基于微滴喷射原理选择性沉积成形材料的一种增材制造方法,目前国际上已经提出多种材料喷射沉积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喷墨(热泡或者压电)打印、气溶胶喷射(aerosol jet)、聚合物喷射(PolyJet)、纳米颗粒喷射技术(NanoParticle Jetting)等。但是,这些传统材料喷射沉积成形材料受限,通常要求打印材料的粘度较低(通常小于100cP),可供打印材料种类有限,打印分辨率不高,目前还难以实现亚微尺度分辨率的打印(传统喷墨打印图形的最小线宽一般大于20微米),尤其是还难以实现宏/微跨尺度制造,以及难以实现多材料多尺度一体化3D打印。在异质材料多层次复杂三维结构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Electrohydrodynamic Jet Printing,E-jet printing)亦称为电喷印,是近年由Park和Rogers等提出和发展的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的微液滴喷射成形沉积技术。与传统喷墨打印技术(热喷印、压电喷印等)采用“推”方式不同,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采用电场驱动以“拉”方式从液锥(泰勒锥)顶端产生极细的射流。其基本原理是在导电喷嘴(第一电极)和导电基板(第二电极)之间施加高压脉冲电源,利用在喷嘴和基板之间形成的强电场力将流体从喷嘴口拉出形成泰勒锥,由于喷嘴具有较高的电势,喷嘴处的流体会受到电致切应力的作用,当局部电荷斥力超过液体表面张力后,带电流体从喷嘴处喷射,形成极细的射流(由于是从尖端发射出的射流,射流直径远小于喷嘴直径,因此形成微液滴尺寸远远小于喷嘴尺寸,通常比喷嘴尺寸小1-2个数量级),微液滴喷射沉积在打印床之上,并通过热/光等予以固化,逐层叠加制造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低沉本制造。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的分辨率不受喷嘴尺寸的限制,能在喷嘴不易堵塞的前提下,实现亚微米、纳米尺度分辨率微纳结构的制造,而且可供打印的材料种类广泛,以及能够实现高粘度材料的打印,打印材料的种类有了很大的拓展。该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柔性电子、生物医疗、组织工程、光电子、微纳光学、复合材料、高清显示等诸多领域,显示了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8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印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力学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