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8248.9 | 申请日: | 2017-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进勇;王琦;张晶;董哲仁;彭文启;王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挡土墙 生态 护岸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包括水体岸坡(1)和设于所述水体岸坡(1)的临水面的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包括由天然木材拼接而成的木框结构(2)、由下向上依次设于所述木框结构(2)内的基础层(5)、过渡层(6)、生态土层(7)以及坡面植被(8);其中,所述基础层(5)和所述过渡层(6)内填充有块状填充物,水流水位线不高出所述过渡层(6),所述生态土层(7)包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若干植生土层、以及扦插在相邻两层所述植生土层之间的若干生物枝条(9),所述坡面植被(8)与所述水体岸坡(1)的原岸坡平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框结构(2)包括若干横向木材(3)和若干纵向木材(4),所述横向木材(3)和所述纵向木材(4)逐层搭接形成所述木框结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木材(3)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且所述横向木材(3)的尾端成型有尖头,所述尖头嵌入所述水体岸坡(1)的土壤中将所述木框结构(2)与所述水体岸坡(1)锚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枝条(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横向木材(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生物枝条(9)的根部与所述水体岸坡(1)的土壤相抵或嵌入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枝条(9)的直径设10-25mm,位于相邻所述两个植生土层之间的多个所述生物枝条(9)以5-10mm的间距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框结构(2)的踵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所述木框结构(2)的趾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的踵部与趾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为15-3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5)以嵌入安装在所述水体岸坡(1)的坡脚处,其嵌入深度为0.5-1.2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5)内填充块石和/或卵石和/漂石,所述过渡层(6)内填充砂砾。
10.一种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天然木材搭建固定形成木框结构(2);
S2、对水体岸坡(1)的坡脚进行深度开挖,并将木框结构(2)嵌入安装在坡脚,填充木框结构(2)的基础区(5)和水位变化区(6);
S3、对木框结构(2)的生态区(7)逐层铺设土方层,并在相邻两层土方层之间放置若干生物枝条(9);
S4、铺设生态表层(8),并使生态表层(8)与水体岸坡(1)的原岸坡平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82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隧道内散货落料的移动式清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利绿化挡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