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9916.X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9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兆徽;吴光焕;牛丽娟;刘西雷;吴颖昊;翟麟秀;李珊珊;李伟;梁金萍;陈明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44/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模型 水平 轨迹 实时 联动 钻井 方法 | ||
1.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包括:
步骤1,井轨迹输出设备与地质模型对接联动;
步骤2,将实时井轨迹数据输入3D地质模型;
步骤3,钻遇模型中的油层后,对油层模型顶底深度修正,生成新地质模型;
步骤4,实时控制水平井轨迹沿油层模型延伸;
步骤5,根据完井后测井情况检查井轨迹是否理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录井房内将实时井轨迹数据、3D地质模型预先准备好,构建一个信息联动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实时井轨迹数据包括井深、井斜、方位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水平井的垂直段,每钻50m,更新一次3D地质模型;当接近油层顶的50m以内,每下钻10m,更新一次3D地质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3D地质模型中,当井轨迹接近油层后,观察钻遇砂层才出现的钻时突变现象,对3D地质模型的砂体顶面进行修正,生成新地质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钻遇油层后,在井场现场对3D地质模型进行最后一次更新,此时地层模型已定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在井场通过3D地质模型,控制水平井轨迹,使井轨迹一直处于3D模型油层的内部,保持正钻的井轨迹与油层的3D顶、底面时刻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水平段每10m现场设计一次井轨迹,使之完全处于3D油层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包括,利用随钻测井电阻率避开顶底,当钻头趋向顶底泥岩时,深随钻电阻率曲线相比浅随钻电阻率曲线,预先判断出泥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还包括,在预先判断出泥岩后,利用随钻伽马值高低人工判别是泥岩夹层,还是顶底泥岩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地质模型—3D水平井轨迹实时联动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还包括,在判别出泥岩夹层或顶底泥岩层后,利用随钻曲线信息,实时更新模型,确保3D水平井轨迹一直在3D储层内部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99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