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0908.7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庭慰;马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宿迁市南京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33/02;C08L33/26;C08G18/76;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J9/08;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郭百涛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水性 水性 聚氨酯 泡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化工技术领域。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各组分混合组成:聚醚多元醇80~120份;二异氰酸酯20~30份;吸水性树脂0.5~55份;发泡剂20~50份;表面活性剂0.2~3份;催化剂0.2~2份;制备方法包括两个步骤,预聚体的制备以及泡沫材料的制备。该聚氨酯泡沫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回弹性高、压缩性能好、稳定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 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工高分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中含有亲水基团如羧基、羟基,且具备一定交联度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独特性能: 强吸水和保水性,所以在做吸水泡沫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它在农、林、园艺、医药、生理卫生、 石油、化学化工、日用品、环境保护、建材、生化技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最早出现1961年,当时C.R.Russesell等人淀粉接枝丙烯腈的研究,为后 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66年G.F.芬达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是成功的,制得了淀粉接枝丙烯腈共聚物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酸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聚合,再向溶液中加 入氧氯丙烷共聚合成了膜状结构的超吸水性树脂,不仅提高了树脂的吸水性能,更丰富了树脂的种类, 推动了高吸水性材料这一学科的发展。1978年美国National Starch等公司通过皂化交联丙烯酸单 体获得聚丙烯酸钠超吸水材料,与以往传统的高吸水性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其它材料无可取代的成 本较低、生产过程简单等优点。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但聚丙烯酸钠系高吸水性树脂品种仍是 使用最广泛的超极吸水性材料。1977年以前,日本纤维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等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 乙烯醇为单体,用交联剂使单体自交联的方法合成了不溶于水的吸水性材料。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吸水性树脂也在不停的发展进步,最好的体现就是树脂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以及吸水、保水等性能 也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领域相比于以前也更加广泛。
专利公开号为CN 102827442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醇水溶液与聚氨酯共混发泡,得到 吸水倍率超过9.8倍的海绵。但其工艺复杂;专利公开号为CN 103436007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 由不同组合配比的聚醚多元醇制得的聚氨酯与吸水树脂共混发泡,得到吸水软质聚氨酯泡沫的方法; 其吸水树脂为交联聚丙烯酸钠、淀粉和丙烯酸盐的交联共聚物、纤维素接枝交联聚丙烯酸钠中的任意 一种,一般这种接枝物的接枝率不高、组分分布不均匀,制得的吸水树脂存在微观相分离,导致最终 产品吸水倍率不高。因此需要研制一种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该聚氨酯泡沫具 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回弹性高、压缩性能好、稳定性高的优点;本发明同时还提供该高吸水性、 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高吸水性、高保水性聚氨酯泡沫,其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各组分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环氧丙烷三元醇、聚环氧乙烷三元醇、1,4-丁二醇的组合,所述 聚醚多元醇分子量为800~4500,羟值为33~40mg KOH g-1。
进一步地,按质量份数计,所述聚醚多元醇由以下各组份混合组成:
聚环氧丙烷三元醇 40~80份
聚环氧乙烷三元醇 20~30份
1,4-丁二醇 10~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宿迁市南京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宿迁市南京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0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