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校准、校准值验证方法及校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0911.9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3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温健华;黄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2 | 分类号: | H04B17/12;H04B17/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校准 验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校准、校准值验证方法及校准装置,用于提高波束形状和波束方向的控制精度。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校准装置获取收发单元组对应的两路环路校准信号之间的第一相对值,所述环路校准信号为所述收发单元组中的收发单元产生的射频信号发送到射频口时所述校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所述校准装置获取所述收发单元组中各收发单元对应的目标差值之间的第二相对值,所述目标差值为所述收发单元对应的环路校准信号和目标信号之间的差值,所述目标信号为所述收发单元产生的射频信号发送到基准平面时所述校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所述校准装置根据所述第一相对值和所述第二相对值对所述收发单元组产生的射频信号进行校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校准、校准值验证方法及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MIMO)中,4.5G/5G基站要求通过天线的每个收发单元的发射信号在远场形成的波束的相位相同和幅度相等,以使得波束能够对齐,从而控制波束形状和波束方向。传统的射频单元(radio unit,RU)和天线单元(antenna unit,AU),RU和AU通过连接器和电缆相连,信号耦合网络在RU一侧,影响基站波束精确控制的是每个收发单元的发射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
现有校准方案中,通过信号耦合网络中的校准环路采集RU的射频口信号(即RU产生的射频信号传输到射频口时的信号),对每两个收发单元的发射信号之间的相对值(即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进行校准从而对波束的形状和方向进行控制,以使得波束性能达到理想值。
在现有校准方案中,由于信号耦合网络在RU侧,而不在AU侧,因此通过信号耦合网络中的校准环路对射频口信号进行校准能补偿RU对射频信号的干扰,但是不能补偿AU、以及RU和AU之间的连接器和电缆对RU产生的射频信号的干扰,导致对每两个收发单元的发射信号之间的幅度差值和相位差值校准不准确,从而降低波束形状和波束方向的控制精度,导致波束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校准、校准值验证方法及校准装置,用于提高波束形状和波束方向的控制精度,进而提高波束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校准方法,包括:首先,校准装置获取收发单元对应的两路环路校准信号之间的第一相对值,其中,该环路校准信号是收发单元产生的射频信号传输得到射频口时该校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收发单元组中有两个收发单元,可以理解的是,环路校准信号中携带有RU对射频信号的干扰;其次,校准装置获取上述收发单元组中各收发单元对应的目标差值之间的第二相对值,其中,该目标差值为收发单元对应的环路校准信号与目标信号之间的差值,此外,该目标信号为收发单元产生的射频信号传输到基准平面时该校准装置采集到的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差值中携带有AU以及RU和AU之间连接器和电缆对射频信号的干扰,最后,校准装置根据上述第一相对值和第二相对值对收发单元组长生的射频信号进行校准。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校准装置分别获取被射频单元干扰的射频信号即环路校准信号,和被天线单元所干扰的环路校准信号即目标差值,应理解,该目标信号是既被射频单元干扰,又被天线单元干扰的射频信号,最终,校准装置根据第一相对值和第二相对值对收发单元组产生的射频信号进行校准,既能补偿RU对射频信号的干扰,又能补偿AU以及RU和AU通过连接器和电缆对RU产生的射频信号的干扰,使得校准后的射频信号更加精准,从而提高波束形状和波束方向的控制精度,进而提高波束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校准装置获取收发单元组对应的目标差值之间的第二相对值,包括:
首先,校准装置获取第一环路校准信号与第一目标信号之间的第一差值,第一环路校准信号为第一个收发单元对应的环路校准信号,同理,第一目标信号为第一个收发单元对应的目标信号,目标差值包括上述第一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0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