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仿生多尺度微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1942.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7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泓;王晓阳;赖庆辉;张广凯;李莹;张兆国;佟金;曹秀龙;高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1/00 | 分类号: | A01B7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理论 仿生 尺度 结构 | ||
1.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仿生多尺度微刺结构,其特征在于:微刺结构基于分形理论依次按照分形维数D以n尺度的形式分布在仿生凸包结构上,呈阵列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仿生多尺度微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刺结构采用圆锥结构;第i+1级尺度微刺分布在第i级尺度微刺的Hi处,Hi=2/3Li(i=1,2,..n-1),Li+1=1/3Li(i=1,2,..n-1),L1为第1级尺度微刺的顶点到第1级尺度微刺底面圆圆心的距离且取值为10mm至30mm;其中,Hi为第i+1级尺度微刺在第i级尺度微刺上的位置,Li+1为第i+1级尺度微刺的顶点到第i+1级尺度微刺在第i级尺度微刺上的接触点的距离,第1级尺度微刺底面圆半径R为5 mm至10mm,第i+1级尺度微刺在第i级尺度微刺上的接触点表示第i+1级尺度微刺尖端角等分线与第i级尺度微刺的第一个接触的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仿生多尺度微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形维数D根据Cantor集的分形方法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仿生多尺度微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取值为2至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形理论的仿生多尺度微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i+1级尺度微刺与第i级尺度微刺夹角β为10°至80°,第1级微刺尖端角度α为30°至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19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