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网脆弱性评估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3692.X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文;董旭柱;吴争荣;陈立明;汪沨;陈春;肖轩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3/0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冯右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脆弱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脆弱性评估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配电网的断面潮流数据,根据所述断面潮流数据在最大负载条件下采用k(n‑1+1)准则对配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得到非故障停电区内负荷不能完全恢复供电的馈线段,结合在线风险评估结果构建预想事故集;根据无法恢复供电的失电负荷和无法恢复供电的停电用户数确定所述预想事故集中各馈线段的脆弱度。本发明能够对配电网脆弱性进行有效评估,找出脆弱点的位置及其定量评估脆弱点的脆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配电网脆弱性评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网脆弱性,是指网络中某一单元或某一些单元失效或相继失效(连锁故障模式)后,网络保持其拓扑结构完整并正常运行的能力。考虑到电网的规模性,同一电网中不同负荷节点的经济性有所差别,即单位负荷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所不同,因此通常采用经济损失大小表征节点、元件的脆弱程度。
然而,现有的脆弱性评估的研究对象为电力系统,主要针对输电网,并不适用于配电网,因此难以有效评估配电网脆弱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配电网脆弱性评估的方法、装置及相关,能够弥补现有评估指标无法评估配电网脆弱性的缺陷。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配电网脆弱性评估的方法,包括:
获取配电网的断面潮流数据,根据所述断面潮流数据在最大负载条件下采用k(n-1+1)准则对配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得到非故障停电区内负荷不能完全恢复供电的第一馈线段;
采用在线风险评估得出分布于警戒域和紧急域的第二馈线段;根据第一馈线段、第二馈线段构建预想事故集;
根据无法恢复供电的失电负荷和无法恢复供电的停电用户数确定所述预想事故集中各馈线段的脆弱度;
其中,k(n-1+1)准则中,n表示配电网的所有馈线段,-1表示某一馈线段发生故障停电,+1表示闭合联络线路实现供电恢复,k为恢复非故障停电区供电的转供恢复路径种数;
其中,在线风险评估为基于健康度指标和重要度指标评估馈线风险等级的方法;所述警戒域指的是风险等级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所述紧急域指的是风险等级在预设的第二范围内,所述第二范围内的风险等级大于所述第一范围内的风险等级。
一种配电网脆弱性评估的装置,包括:
网络评估模块,用于获取配电网的断面潮流数据,根据所述断面潮流数据在最大负载条件下采用k(n-1+1)准则对配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得到非故障停电区内负荷不能完全恢复供电的第一馈线段;
事故集构建模块,用于采用在线风险评估得出分布于警戒域和紧急域的第二馈线段;根据第一馈线段、第二馈线段构建预想事故集;
脆弱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无法恢复供电的失电负荷和无法恢复供电的停电用户数确定所述预想事故集中各馈线段的脆弱度;
其中,k(n-1+1)准则中,n表示配电网的所有馈线段,-1表示某一馈线段发生故障停电,+1表示闭合联络线路实现供电恢复,k为恢复非故障停电区供电的转供恢复路径种数;
其中,在线风险评估为基于健康度指标和重要度指标评估馈线风险等级的方法;所述警戒域指的是风险等级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所述紧急域指的是风险等级在预设的第二范围内,所述第二范围内的风险等级大于所述第一范围内的风险等级。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3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