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白菌素菌渣与污泥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协同处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3955.7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9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方迪;白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02F11/10;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素 污泥 混合 湿式厌氧 消化 协同 处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白菌素菌渣与污泥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协同处置的方法,包括对棘白菌素菌渣的碱热改性,然后将改性菌渣与污泥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实现两类有机废弃物的协同处置。通过碱热改性,将棘白菌素菌渣快速破胞,细胞质溶出,长链有机物水解成短链有机物,菌渣的可生化性提升。而且,菌渣与污泥的合理配伍改变了厌氧消化系统的营养配比,保证了甲烷菌活性,厌氧消化速率和产气量显著提升。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后棘白菌素基本无残留,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棘白菌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棘白菌素菌渣与污泥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协同处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棘白菌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天然微生物产物,是一类全新的脂肽类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且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据统计,我国棘白菌素源药的生产量占全球70%以上。然而,在棘白菌素的生物合成、提取过程中会产生一类危险废弃物—菌渣(《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将其归为HW02医疗废物)。棘白菌素菌渣的主要成分为菌丝体、剩余培养基以及残留的棘白菌素,其含水率高、粘度大、富含有机质。如何安全、经济高效的处置棘白菌素菌渣已成为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中许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厌氧消化产沼气是国际上大力发展的一项清洁能源技术,也是规模化处置有机废弃物的有效途径。但从已有的研究实践来看,大多数的发酵类抗生素菌渣直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长期连续运行工况下的稳定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菌渣原料的可生化性较差所致。一方面,菌渣中菌丝体具有刚性的细胞壁,胞内有机质释放困难;另一方面,剩余培养基和中间代谢产物中大分子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难以被水解菌有效利用。因此,为了提升生物制药菌渣厌氧消化的效率和稳定性,必须对菌渣进行必要的改性处理。例如:通过对菌渣的溶胞破壁,释放胞内有机物或者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易利用的小分子。现有的溶胞破壁方法主要采用臭氧、微波消解、高温蒸煮(100℃)、嗜热菌酶解等物化或生化途径对菌渣进行改性。这些方法在工程应用中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大、处理效率低、臭味大、设备占地面积大等弊端。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棘白菌素菌渣改性和处置的成功范例。
生物制药企业净化废水过程中会大量产生一种副产品—污泥。污泥是一类与菌渣具有诸多相似理化特性的固体废弃物,比如,高含水率、富含有机质。此外,由于污泥主要由生物聚集体构成,其微生物类群极为丰富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污泥的妥善处置亦是许多生物制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若能将菌渣与污泥合理配伍,进行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则可以通过“以废制废”,实现生物制药企业两类废弃物的协同处置,彻底解决其出路难题,同时,处置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亦会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棘白菌素菌渣化学改性及其与污泥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协同处置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棘白菌素菌渣与污泥混合湿式厌氧消化协同处置的方法,包括:对棘白菌素菌渣进行碱热改性,对污泥进行热水解,然后将经过碱热改性的棘白菌素菌渣与经过热水解的污泥混合,接种厌氧消化泥,进行湿式厌氧消化制取沼气。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棘白菌素菌渣的碱热改性:向棘白菌素菌渣悬液中加入碱,将上述混合物于60-80℃充分搅拌2-8h,进行碱热水解反应,冷却至室温;
(2)污泥热水解:将污泥置于120-180℃下热水解10-40min,冷却至室温;
(3)菌渣与污泥的混合:将经过碱热改性的棘白菌素菌渣与经过热水解的污泥按体积比10:1-5混合均匀,得到菌渣与污泥的混合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3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