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4555.8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郑高峰;何锐敏;许广开;王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2 | 分类号: | H01M2/22;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148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包电芯 模组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池中的软包电芯模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具有零排放、能量转化效率高等特点的电动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受制于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还远没有得到普及。电动汽车的各车型动力需求不同,导致各车型的电池箱对应电池模块并串联数不同。当前电池模块中的软包电芯的成组大多以竖放的模式固定,在箱体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大大限制了其使用场合。另外,电池模块固定模式单一,不能适应尺寸多变的电池箱体。再者,一些软包电芯模组连接时仅使用螺钉紧固的方式来实现模组的串并联,经过长期振动,螺钉容易松动,以致连接内阻增大,电芯大电流放电时的高温风险大大增加,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模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软包电芯模组的组装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组、用于与串联各个电芯组的串联连接排;
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组、并联连接排;所述电芯单元组包括电芯支架、分别置于所述电芯支架两侧面的两个电芯,所述两个电芯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相对;
所述并联连接排上设有极耳穿槽,各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置于所述极耳穿槽以与所述并联连接排连接,实现各所述电芯单元组并联,并分别形成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部、负极部;
所述电芯组的正极部与相邻的电芯组的负极部相邻;所述串联连接排分别连接所述电芯组的正极部和相邻的电芯组的负极部,以实现各个电芯组的串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竖放的软包电芯模组。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单元组竖直设置,各所述电芯组并排设置并通过所述串联连接排实现各电芯组的串联。
进一步地,所述串联连接排设有软连接结构,以实现连接振动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连接排上设有采集部,用于电压和温度采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放的软包电芯模组。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单元组水平设置,并使每两个电芯单元组的正极部/负极部相对且并联,以形成电芯单元组层,所述电芯组由多层所述电芯单元组层纵向排列而成,所述多层电芯单元组层通过所述并联连接排并联连接;各所述电芯组并排设置并通过所述串联连接排实现各电芯组的串联。
为了便于串联连接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连接排设有供所述串联连接排连接的弯折片。
进一步地,所述软包电芯模组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用于分隔各所述电芯单元组的绝缘板。绝缘板置于各所述电芯单元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固定所述绝缘板和电芯支架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有紧固螺母,以固定所述软包电芯模组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支架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并联连接排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配合的定位槽,以实现所述并联连接排与各个电芯支架连接固定;所述并联连接排上焊接块,所述串联连接排上设有与所述焊接块相配合的焊接槽,以实现所述串联连接排与各并联连接排连接固定。串并联使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有效避免连接松动产生的高温风险。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电芯单元组、并联连接排以及串联连接排的紧固程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支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并联连接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串联连接排上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设有第三固定孔。
本发明所述软包电芯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两个电芯分别置于电芯支架的两侧面,并使所述两个电芯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相对,以形成电芯单元组;
S2. 将多个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置于并联连接排的极耳穿槽以与所述并联连接排连接,并分别形成所述电芯单元组的正极部、负极部,实现各所述电芯单元组并联,以形成电芯组;
S3. 使所述电芯组的正极部与相邻的电芯组的负极部相相邻,并通过串联连接排分别连接所述电芯组的正极部和相邻的电芯组的负极部,以实现各个电芯组的串联。
对应于竖放的软包电芯模组,所述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步骤S2中,还包括将所述电芯单元组竖直设置;在步骤S3中,还包括将各所述电芯组并排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45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